返回

第378章宁锦大捷袁崇焕辞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怕非局外人所能体察万一。”

    他的思绪飞到了未来,那个他尚不知自己将扮演悲壮角色的时空。“莫非……那天启朝堂,已非君子立身之所?忠良见疑,功高震主……鸟尽弓藏之事,又要重演了吗?”

    一种物伤其类的悲凉感穿透了他的胸膛,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脊梁,仿佛在对抗那来自未来的无形压力。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若将来……我遇此境,必当……”他没有说下去,但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的光芒,那光芒里,已然埋下了未来“十族何惧”的铮铮铁骨的种子。

    与此同时,黄子澄推开窗户,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却仿佛能看到二百多年后那令人窒息的政治漩涡。他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手心沁出冷汗。“自毁干城……自毁干城啊!”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宁锦双捷,挽狂澜于既倒,此等擎天之功,不旋踵间竟落得如此下场?那天启皇帝是受了何等蒙蔽?还是说……”

    一个更可怕的念头浮现在他脑海,让他不寒而栗,“还是说,那朝中已然出现了如李景隆那般颟顸无能、甚或是里通外国的巨奸大恶?”

    他猛地摇头,试图驱散这可怕的想象,却又忍不住联想到自己通过天幕看到的、那个在“建文朝”中身居要职却未能力挽狂澜的“自己”。“若我将来……身处庙堂之高,可能避免这等憾事?可能辨别忠奸,护佑国之柱石?”沉重的使命感与对未来的一丝恐惧交织在一起,化作一声长长的、无声的叹息。

    而在秦淮河畔,年轻的齐德(他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一无所知,更不知自己将改名齐泰)正与几位同窗激烈讨论后独自凭栏。河水的波光映照着他年轻而困惑的脸庞。

    “想不通……实在想不通!”他用力捶了一下栏杆,低声自语,“纵有万般缘由,在此危难之际,朝廷怎能允准袁都督离去?难道……难道天启朝中诸公,尽是些只知空谈道德文章、不通兵事利害的迂腐之人?”

    他想起了天幕中提及的“党争”,眉头锁得更紧。“若将来我为官,必以此为鉴!无论效力于哪位君王,洪武陛下、或是……或是其他,”

    他思索着,目光逐渐坚定,“首要之务,便是持心公正,为国举贤,绝不能陷入门户私计,更不能学那李景隆,背主求荣!”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股热血在胸中涌动,却不知历史的洪流将会将他冲向何方。

    奉天殿内,臣子们的各种猜测最终都汇聚到龙椅上。朱元璋听着众人的议论,尤其是听到“李景隆”、“党争”、“迂腐误国”这些词,脸色越来越黑。他猛地站起身,声音如同炸雷:

    “够了!”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猜来猜去,无非是庙堂里的那点龌龊事!不是奸臣当道,就是书生误国!再不然就是皇帝小子昏聩!”

    他胸口剧烈起伏,显然气得不轻。

    “咱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这大明后来的敌人,不只在关外,更在这朝堂之上!自己人搞自己人,比鞑子杀人还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