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四章 建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立刻反驳,嚼着窝头,含糊地“唔”了一声,算是听进去了,但也没表态。

    孙明在一旁打圆场:“陈队长思路活泛。老周,回头可以试试。”

    这顿饭吃得不算热络,但至少打开了交流的缺口。

    陈识明白,想让周建国这样的老刑警信服,光靠嘴皮子不行,得拿出真本事,或者至少在具体案件上能提供一些有效的思路。

    吃完饭回到办公室,陈识没休息,继续埋首案卷。

    他重点挑出了几起涉及民生、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小案子,有几起连续的扒窃案,还有周建国提到的丢自行车案。

    这些案子看似不起眼,但发案率高,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体验,如果能快速打开局面,最容易让基层同志和老百姓看到变化。

    下午,他让孙明把负责这几起案子的主要干警都叫到了小会议室。

    除了周建国和孙明,还有二中队长大刘,以及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刑警,老赵和小高。

    人到齐后,陈识没坐在主位,而是拉了把椅子坐在桌边,把手里的几份卷宗摊开。

    “各位,耽误大家点时间……我刚来,情况不熟,想先听听这几起案子。”

    他开门见山,语气平和,“主要是西河沿的丢自行车案,还有近期几个菜市场和公交线路上的扒窃案,大家畅所欲言,说说难点在哪里,有没有什么新想法。”

    大刘先介绍了扒窃案的情况,无非是老生常谈,嫌疑人狡猾,流动性大,取证难。

    老赵和小高补充了一些细节,比如扒手可能是一个小团伙,有分工,望风的、下手的、转移赃物的,配合默契。

    周建国抱着胳膊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一副“我看你能说出什么花来”的架势。

    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陈识才开口。

    他没直接下命令,而是抛出了几个问题。

    “大刘,你们摸排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注意那些经常在案发时段出现,但本身不像买菜或者坐车的人?比如,穿着打扮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或者眼神总往别人口袋、包里瞟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