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周医生请过来看看。”
周医生这个名字,在县医院里,份量变得越来越重。
这天下午,周逸尘刚处理完手头的一个病人。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进来的是个小护士。
“周医生,李主任让您去他办公室一趟。”
“好,我马上过去。”周逸尘点点头。
他放下手里的病历夹,整理了一下白大褂的领子,起身走向隔壁的主任办公室。
康健民从报纸后面抬起眼,看了看周逸尘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
李志国的办公室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
周逸尘走进去的时候,李志国正伏在桌前写着什么。
“主任,您找我。”周逸尘站定,开口说道。
李志国放下笔,抬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坐下说。”
他的语气和往常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情绪。
周逸尘依言坐下,身板挺得笔直。
李志国没有过多客套,直接将桌上一张写满了字的纸,推到了周逸尘面前。
那是一份他手写的简要提纲。
周逸尘的目光落上去,发现上面列着的,正是他近期参与调理过的几个典型案例。
急诊科的术后腹胀,儿科的迁延性咳嗽,还有妇产科的产后乳少……
每个案例后面,都用红笔简单标注了食疗的方子和最终的效果。
“小周,你来医院也有一段时间了。”李志国开口了,声音平稳。
“这段时间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
“很好。”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子喝了口水,继续说:“特别是在饮食辅助治疗这一块,你的思路很清晰,辨证也很准确,效果扎实。”
“这说明你不但有理论,更有实践,懂得把中医的理念和我们西医的临床结合起来。”
“这很好地体现了临床医学中,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支持的重要性。”
李志国看着周逸尘,也带着浓浓的赞许。
“院里很重视你在这方面的探索。”
“所以,院里希望你能把这些案例,系统地整理成文。”
“包括病人的具体情况,你当时是怎么判断的,也就是辨证的依据,还有具体的食疗方案,以及后续的观察记录,都要写清楚,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