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4章 夜鹰出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是,在南联盟上空,却折戟沉沙,居然被落后的萨姆-3导弹给干下来了,让人大跌眼镜,光环彻底被打破。

    说起原因来,自然有很多,比如说,F-117所谓的一个乒乓球大小的雷达反射面积,仅仅是对于正对投影来说的,在侧面,后面,雷达反射面积就会大幅度的增加!

    至于俯视下去,雷达反射面积自然也不小!

    F-117的升限肯定在一万米以上,但是在投弹的时候,限制是3050米以下,所以,预警机完全可以居高临下,第一时间发现这种飞机,到时候……

    双方肯定得打起来啊!

    本京点头:“没错,您说得对,等我回去……”

    “等您回去就晚了,还是赶紧通知吧,毕竟,你们的预警机都主要部署在北极地区。”

    美国佬的预警机,是用来当空中指挥所的,但是老毛子的预警机不是,他们的预警机是为了提供弹道导弹的早期预警!可见老毛子对于打核战争,是多么的热衷。

    在五十年代,图波列夫设计局就有了先进的图-95远程轰炸机,在这款基础上,又发展出来了图-114客机,以客机的机体平台为基础,搭载先进的电子设备,就成为了现代化的图-126预警机。

    研发一直折腾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毕竟老毛子的电子技术是最弱的,整合这种系统,难度很大。

    雷达天线被布置在了机背后方,直径十一米,高度两米,就算是这样,对轰炸机大小的目标,搜索距离不过三百来公里,最要命的是处理能力,最多同时跟踪八十个目标,最多一次性指挥十架战斗机。

    整体性能……超越了E-2.

    一架战略预警机,和一架舰载预警机比较,足以说明这款飞机的性能有多拉胯了。

    不过,对老毛子来说,够用就行,北极地区、西欧……凡是有可能导弹飞来的方向,都部署几架。

    但是……东边没有。

    别看美国就在老毛子的东边,但是,要玩弹道导弹攻击的话,绝对不会横跨太平洋,飞北极的弹道才是最短的。

    眼看本京就要离开,秦亮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上次,我们给叙驼提供的一些机载雷达配件,应该是辗转到了你们手里了吧?”

    “这……”

    本京很想说,自己不知道!

    “如果真的爆发了对抗,那么,美国人一定会上先进的电子干扰机的,你们现有的机载雷达,都无法在这种环境下使用,如果真的爆发了冲突,还是派装备这种雷达的战机上吧。”

    “这种飞机,还在共青城组装,也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

    “有总比没有好。”秦亮笑了笑。

    战机的装备是有一个复杂流程的,设计、生产、试飞、定型……这样一系列的流程之后,战机才会进入到部队,而且,首批装备的部队,是以掌握飞机性能为主的,等这些种子部队训练一两年之后,经验传授开,这款战机才算是真正具备了战斗力。

    原版的T-10-1,在77年的时候开始了首飞,两年之后,叙驼的六架米格-23和大卫的两架F-15对抗,结果让老毛子大吃一惊,发现F-15的性能远超预期。

    总设计师西蒙诺夫顶着风险,决定大幅度修改。

    全新造的T-10S,算是能在性能上压过F-15了,但是进度也大幅度拖延!

    81年4月,新机首飞成功,折腾到83年12月,经历了六次坠机,两名试飞员牺牲之后,这款飞机终于定型!

    但是,这只是机体完备了,发动机也成熟了,只是……雷达呢?

    因为超重的雷达,已经被命名为苏-27的战机,再次开始了改进,减重,打孔,导致了软骨病之后,飞机在85年,才真正送到了部队的手里。

    而现在,就算是用上了东方的航电,没有了软骨病,这款飞机,也就刚刚定型而已,在这种时候参与战斗,显然是不合适的。

    但是,老毛子也没的选择。

    九十年代,东方引进了大量的苏-27战机,第一次获得了中距拦截能力,非常高兴,但是,在南边执行任务的时候,只要遭到干扰,屏幕上就是一片雪花,而相比之下,己方的歼八,使用了国产雷达的款式,反倒可以在复杂的电磁干扰中发现并且锁定目标。

    这就是差距!

    现在,如果老毛子想要取胜,获得战果,那就必须得动用先进武器!

    这会再次让老毛子意识到,电子技术不过关,就会落后挨打,这样,就会彻底放弃之前的错误立场,和东方站到一起来。

    毕竟,想要提升航电技术,他们就得靠西工大!

    “好的,秦,你的建议,我会传给莫斯科的。”

    “这可不是我的建议,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

    “嗯嗯,没错!”

    太阳逐渐落山,大地归于平静。

    老毛子远东地区,滨海边疆区上空,一架独特的飞机飞了过来。

    机体很大,很长,一看就属于大型飞机,侧面还开着一些舷窗,看上去就像是客机一样。

    带着翼刀的

第434章 夜鹰出击-->>(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