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
    “等朕登基后,便派人护送你离去。”
    “不过,朕希望你能在这段时间多帮帮朕,至少帮朕完善一下朝制改革,可以吗?”
    苏然犹豫了片刻,看了眼林雨薇与颜曜冰,心中多少有些不忍,这才叹息道:“好吧,那就这么说定了,等陛下正式登基后我再离开!”
    说罢,他不等刘弘昌开口,直接进入正题:“所谓内阁制度,就是在延续六部的制度上,废除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三个部门,不再任命丞相。”
    “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然后从大臣中选拔有才之人,组成内阁,辅助陛下参议军政大事。”
    “简而言之,就是内阁票列出所有政务的解决办法,最后由皇帝来批红决定是否实施!”
    刘弘昌皱了皱眉,道:“如果这样的话,皇帝事必躬亲,真的能处理得过来吗?”
    苏然皱了皱眉,心下暗道:这刘弘昌果然聪明,一眼就看到了其中的一个缺点。
    不过这也说明刘弘昌这家伙本质上还是想偷懒的。
    但她刚刚说的只是雏形,为的也是想看看刘弘昌会有什么反应:
    果然,这家伙当上皇帝后就开始有暴露本质的苗头了……
    不过她也知道,事必躬亲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就算皇帝当牛当马,累死了也没用!
    当初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后便废除丞相制,然后建立了内阁制的雏形,可他事必躬亲,日均处理奏章竟达 200 余件!
    他不累死,谁累死?
    仁宗朱高炽不也是如此吗?
    这也是为何宣宗朱瞻基会将权力下放司礼监,让司礼监掌管代管批红。
    当然这也与那位蛐蛐皇帝贪玩有关……
    正想着,不料刘弘昌又突然说道:
    “只是内阁票拟、皇帝批红,就算皇帝能应付过来,可日后一旦失去了对内阁的制约,也可能会有威胁皇权的风险吧?”
    “而且,如果皇帝一时糊涂,作出了错误的决断,或者是很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另外,这样也很有可能导致皇权与文官的对立……”
    苏然不由地一怔,眼里瞬间闪过一丝佩服:
    厉害!
    我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遍,这家伙竟这么快就能看出这个雏形的所有弊端。
    不错!
    这也是为何司礼监即使有那么多弊端(宦官专权、干预政务),但还是必须存在。
    因为其本质是明朝 “废除丞相后权力失衡” 的 “代偿机制”:
    它以 “宦官专权” 的风险,换取了 “皇权不下移、行政不断档、矛盾有缓冲” 的现实稳定。
    若完全取消司礼监,明朝将直面 “皇帝精力不足、内阁专权、行政瘫痪、君臣对立” 的多重危机,其灭亡可能比历史上更早、更惨烈。
    这也说明:朱元璋设计的 “绝对皇权” 体制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司礼监的出现,不过是这一缺陷的必然产物。
    苏然笑了笑,道:“陛下果然慧眼如炬,佩服!”
    她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
    毕竟在她看来,这种跨时代的朝廷制度,其复杂性绝不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利弊的。
    可刘弘昌却做到了。
    苏然继续道:“不过,刚刚说的还只是初步阶段!”
    “在这基础上,为了有效减轻皇帝负担,有效制约内阁,就必须要成立司礼监!”
    “凡奏折,皆先送往内阁,由内阁大臣商议票拟,而后由司礼监呈送皇帝批红。”
    “而由皇帝身边的宦官组成的司礼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掌管暂替皇帝批红的权利!”
    “当然只能是日常琐碎事务,或者是皇帝提前授权的一些事物才能交给司礼监代为批红,否则日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宦官专权……”
    见刘弘昌陷入了沉思。
    苏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又说道:
    “不过这三审六部制与内阁制各有优缺!”
    “我建议,陛下与其冒险推行全新的内阁制,还不如完善现有的三省六部制……”
    刘弘昌皱了皱眉,不自觉地纠结了起来:
    三省六部和内阁制,到底哪个更适合现在的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