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凸显洛珞的重要性,毕竟对于娱乐圈来说,赞美洛珞已经成了正至正确。
“费力气?”
洛珞摇摇头,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哭笑不得:
“哪有那么夸张,实话实说,这次签下格洛弗他们,比当初在国内找几个合适又愿意空出档期的大咖,顺利多了。”
他回想起选角团队汇报时的情景。
凭借拾光影业如今在全球影视工业中如日中天的技术统治地位,尤其是顶尖的视效能力,以及洛珞本人横跨科技与娱乐两界的巨大声望和诺贝尔奖、盘古勋章等硬核光环加持,《头号玩家》这个项目本身就拥有极强的吸引力。
对于许多有野心的国际演员来说,能参与这样一部由洛珞执导、运用顶级技术、拥有庞大世界观和丰富文化元素的电影,本身就是一次极具价值的经历,是提升国际知名度、探索表演新边界的绝佳机会。
“拾光的品牌、项目的潜力、技术保障,再加上合理的片酬和市场预期。”
洛珞摊了摊手,语气平实地说出了关键:
“很多外面的演员,其实很务实,只要剧本角色有吸引力,合作条件专业透明,沟通起来目标明确,流程反而高效得多。”
最重要的是……钱给到位就行。
他并非轻视这些优秀的外籍演员的付出和专业性,只是对媒体刻意塑造出那种“拾光/洛珞虎躯一震,万邦影星来朝”的夸张叙事感到无比别扭。
这种吹嘘,不仅过度神化了选角过程,无形中也给拾光和他自己套上了一层不必要的光环枷锁。
“他们只是在做一份有趣且值得投入的工作,我们也提供了相应的平台和报酬,仅此而已。”
洛珞望着窗外京郊影视基地的方向,那里正紧锣密鼓地搭建着“绿洲”的雏形。
他追求的是把那个充满想象力的虚拟世界搬上银幕,享受创作的纯粹乐趣,而不是被无谓的“国际阵容”虚名所裹挟。
……
2012年4月12日,京郊影视基地-“绿洲”主摄影棚
这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日子。
巨大的摄影棚被精心划分为数个区域:废土钢架结构的“现实世界”初具规模;《九龙城寨数据港》的霓虹招牌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源代码》量子列车的部分车厢静静地卧在轨道上,等待着“死亡循环”;远处,《闪灵》眺望酒店标志性的地毯纹样已铺设完毕,由华纳派来的原班顾问汉克·米勒亲自监工;《回到未来》的钟楼模型矗立一角,时光车DeLorean流线型的车身在灯光下闪耀。
开机仪式在最大的中央空场举行。
红毯铺地,背景板上是巨大的“绿洲”LOGO和“头号玩家- Head Player One”的中英文片名。
媒体长枪短炮早已架设完毕,闪光灯连成一片星海。
洛珞身着简洁的休闲装,自信而从容。
刘艺菲一袭米色长裙,笑容温婉,指间的钻戒在镜头下熠熠生辉,成为记者捕捉的焦点之一。
唐纳德·格洛弗一身潮牌,标志性的笑容活力四射;吉玛拉·哈西诺娃气质清冷,颇具战士风范;戴夫·帕特尔年轻朝气,眼神中带着好奇与期待;伊娃·格林则是一身黑色套装,神秘优雅,气场十足。
他们四人站在一起,鲜明地代表着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绿洲”骑士。
洛珞作为导演、主演兼制片人发表简短致辞:
“‘绿洲’不仅是一个游戏世界,它是梦想与冒险的集合体,今天,我们汇聚于此,将跨越东西方文化的精彩故事、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视觉奇观和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流行文化记忆,呈献给全世界的观众。”
“感谢所有为这个项目付出努力的伙伴,感谢五位杰出的‘Player’,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前所未有的冒险之旅!”
他的目光扫过精心搭建的场景,最终落在刘艺菲身上,带着笑意和默契。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他“积分”系统指向的下一个“有趣”目标,是将虚拟“绿洲”照进现实愿景的第一步。
随着洛珞、刘艺菲与其他四位主演共同揭下盖在摄影机上的红绸布,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鞭炮齐鸣,象征开机顺利。
“Action!”洛珞亲自喊出了影片的第一个指令。
镜头首先对准了搭建完成的“拾光编辑部”内景——这是影片中主角们最初在现实中活动的据点之一。
年轻的演员们迅速进入状态,开始了他们在“绿洲”与现实交织的命运中的第一次表演。
摄影棚外,道具组老王正指挥着工人小心翼翼地将《深空防线》的反物质核心容器模型运进星舰坟场区;美术指导小赵还在与汉克·米勒争论着眺望酒店某处墙纸的色调;宋慧拿着对讲机,协调着外籍顾问的接待和《异形》船舱特殊涂料的物流问题……
整个基地犹如一部精密运转的造梦机器,为将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绿洲”世界从概念图、从剧本中搬进现实,注入着澎湃的动力。
洛珞站在监视器后,看着镜头里年轻的面孔们,看着周围令人惊叹的布景,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创作热情。
他的眼神明亮,仿佛已经看到了“绿洲”在银幕上绽放的时刻,也看到了那扇通往更宏大虚拟现实图景的门扉,正在被缓缓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