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3章 捷报抵京!朱元璋欣喜若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步,这次若真能抓到,那可是天大的喜事。

    半个时辰后,那只漆封木匣被送进了兵部衙署。

    兵部尚书唐铎刚处理完和林大捷的善后文书,见属官捧着木匣进来,还带着三道火漆,心里咯噔一下——莫不是漠北又出了变故?

    他接过木匣,用小刀挑开火漆,抽出里面的公文。

    信纸边缘还带着风尘的粗糙感,墨迹却力透纸背。

    开头几句刚入眼,唐铎的眼睛就猛地瞪大,手指微微发颤,再往下看,他猛地一拍案几,霍然起身,连官帽歪了都没察觉。

    “好!好!”他连说两个好字,抓起公文就往外冲,一边跑一边喊,“备轿!快备轿!去皇宫!面圣!”

    属官们见尚书大人这副失态模样,都愣在原地——自从唐铎执掌兵部,还从没见过他如此急切,莫不是捷报里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消息?

    此时的皇宫文华殿内,朱元璋正与太子朱标围着一张巨大的舆图,手指点在漠北的位置。

    “和林虽克,但脱古思帖木儿跑了终究是隐患,”朱元璋眉头紧锁,声音带着惯有的威严,“徐达的大军还在岭北驻扎,粮草消耗巨大,标儿你算算,开春前还能支撑多久?”

    岭北对于大明而言,无疑是一块飞地。

    它远在漠北草原深处,与中原腹地隔着千里荒漠,既无险可守,又远离大明的核心统治区,驻军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再加上岭北处于草原腹地,气候严寒,土地贫瘠,大部分地区都是戈壁与草原,根本不适合屯田耕种。

    驻军的粮草、衣物、兵器,甚至是战马的草料,都得靠朝廷从内地调拨。

    从江南运粮到北平,再转陆路送到岭北,沿途损耗超过三成,光是运输队伍的开销就占了朝廷每年军费的近四分之一。

    这无疑给朝廷增添了极大的负担。朝廷得从各布政司征调民夫,耽误农时不说,还常因运输途中遭遇风雪或元军袭扰,导致粮草无法按时送达,驻守将士往往要忍饥挨饿。

    朱标拿起算盘,噼里啪啦打了几下,沉声道:“回父皇,按每日耗粮算,最多还能撑三个月。若是开春后要继续追击,得提前让江南调粮,走运河转陆路,至少得两个月才能运到。”

    朱元璋正点头沉吟,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唐铎兴奋到变调的呼喊:“陛下!太子殿下!大喜!天大的喜事!抓住了!抓住了!”

    话音未落,唐铎已经冲了进来,官服的前襟都跑皱了,脸上却泛着异样的红光,手里高高举着那份来自漠北的捷报。

    朱元璋与朱标皆是一惊,豁然起身。

    “抓住谁了?”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

第393章 捷报抵京!朱元璋欣喜若狂!-->>(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