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九章 “鬼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在张承道穿越前的那个世界里,奈河有很多个名字。

    忘川河、三途河等等。

    但这些名字,有的是隔壁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自己改编的,有的是因为佛教的传入而诞生的,只有“奈河”,是神话中的“冥河”最初的名字,甚至传说中地府、阴界的前身“蒿里”(也就是泰山蒿里)一带,至今都现实存在着“奈河”,只不过这条奈河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河,并不是人们幻想中的冥界之河罢了。

    唐朝张读编撰的集中,《宣室志》就有提:“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

    还有传说奈河河上有桥,名“奈河桥”,桥上有日游神、夜游神把守。

    《西游记》中也曾描绘过奈河:“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

    不过和现代各种幻想作品中不同的是,奈何桥上并没有孟婆,古代——至少在清代以前,人家孟婆是有专门的工作地点的,叫“醧忘台”,《玉历宝钞》(又名《阎王经》)中提及:玉皇天尊命孟婆为幽冥之神,建醧忘台,凡是投胎转世者,皆要到醧忘台,饮下此汤,忘记前生之事,再投生去。

    当然,张承道特地挖一条“奈河”出来,并不是想直接复刻穿越前的那个世界的神话传说——他虽然喜欢打灰,但并没有想让全世界陪他玩“过家家”的荒谬想法,本质上来说,一切都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的。

    比如挖一条灵水河,是最快提升整个阴界的灵气浓度的办法。

    其实挖个湖也行,但是那样用到的水就太多了,怕是还要多搓不少【鹤池映月灯】才够,不如用“河”。

    尽管此时的“奈河”看起来也不像河,更像一条蜿蜒的小溪,因为河道实在有些窄了。

    不论如何,未完成版的奈河的水流淌起来以后,再配上何禹布置的聚阴大阵,附近的灵气和阴气顿时充裕起来,被铜镜围困在一起扎堆儿的那些鬼,也变得凝实了一些,看起来没那么虚弱了。

    看着眼前初具雏形的阴界,张承道与何禹相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与疲惫。

    何禹的语气轻松了不少:“有了这聚阴大阵和奈河,至少三月内,这些魂魄不会再有消散之忧了。”

    张承道点头,目光扫过那些有几分凝实了的魂体。

    在充沛的阴气滋养下,他们不再是最初那种半透明的虚弱状态,而是显出了更清晰的轮廓,甚至有几个较为强壮的魂魄已经开始无意识地飘动,只是神情还是十分呆滞。

    “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张承道接着说道:“轮回之所的建立,仍是迫在眉睫。”

    以目前的灵气浓度,固然可以放任这些魂魄自然消散,甚至这对整个世界的“灵气复苏”都大有裨益,但……以后呢?

    等到灵气浓度越来越高,高到人死后的魂魄越来越有自主性,到了那时,再想控制活人的世界不被死人的魂魄侵扰,就难了!

    或者最直接的办法,张承道也可以选择设计一个模式,将死去之人的魂魄抓到阴界,然后直接将其“打散”,或用其他手段令其快速消散,这样这些魂魄本身还能反哺大地,可是……凭什么?

    凭什么为了“方便”二字,牺牲更多无法发声的普通人(或鬼)的利益?

    这从根本方向上就错了!

    真要是如此不管不顾地行事,只怕整个世界最后修炼的路子都要走歪了!

    严格来说,在自然状态下,人死后确实是有“阴寿”的。

    它和与心性、经历息息相关,乃至称为相对固定的阳寿不同,“阴寿”是无法被预测的,有的鬼只活几天就消散了,有的却活几千年都没事。

    有的世界讲究的“投胎”,其实是一种惩罚或奖励机制,正常的魂魄本身是很难投胎的。

    因为如果所有鬼都必须投胎

第一百七十九章 “鬼城”-->>(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