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当时秦国国力衰弱,被魏国夺去河西之地。孝公任用商鞅,奖励耕战,使秦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如今大秦也可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将士对外开拓,凡打下疆土者,许其自治,但必须尊奉大秦为宗主,使用大秦文字,通行大秦货币。”
赵凌静静地听着,心中波澜起伏。
韩信的提议与他这些年的思考不谋而合。
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今后的历史中,整个世界将迎来大航海时代和殖民浪潮。
如果大秦能够抢先一步,或许真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但风险也同样巨大。
分封制一旦重启,难保不会重蹈周朝覆辙,诸侯坐大,尾大不掉。
“你的想法,朕不是没有考虑过。”赵凌缓缓道,“但你要明白,各地封王之事,关系重大。今日许你封王境外,来日你的子孙若与朕的子孙兵戎相见,又当如何?”
韩信神色一凛,立即躬身道:“臣绝无二心!”
赵凌摆手笑道:“朕非疑你。只是作为帝王,必须思虑周全。”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深沉,“天下这么大,朕何尝不想让大秦的黑旗插遍四海?但治国如烹小鲜,火候把握至关重要。”
马车缓缓停在章台宫前。
侍卫上前打开车门,秋日的阳光倾泻而入,为宏伟的宫殿镀上一层金色。
赵凌率先下车,回头对韩信道:“你我尚且年轻,不必急于一时。匈奴与百越,近几年应该就能彻底解决。到那时,再议远征之事不迟。”
韩信躬身称是,但眼中闪烁的光芒暴露了他内心的渴望。
赵凌暗自好笑。
方才还表现得淡泊名利的韩信,到底还是暴露了封王拜侯的野心。
若他是个心胸狭窄的君主,单凭刚才那番封王的言论,就足以让韩信万劫不复。
不过赵凌确实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天下如此之大,若是鼓励大秦将士向外开拓,谁打下的疆土就归谁管辖,但必须尊奉大秦为宗主国,使用大秦文字和度量衡,想必全军上下都会士气高涨。
长此以往,何须后世子孙再去学习什么外语?
但现实的问题是,人口不足,生产力有限。
大秦现有的土地尚未完全开发,若将青壮年和人才都派往境外,国内必然空虚。
这正是赵凌所说的“这一代人难以完成”的真正原因。
“随朕来。”赵凌迈步走向章台宫大门,“让你看看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韩信紧随其后,两人一前一后步入这座决策帝国命运的核心所在。
宫门在身后缓缓关闭,将初夏的阳光隔绝在外,只有墙壁上那幅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在宫灯照耀下熠熠生辉。
韩信望着眼前这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呆在了原地,便如始皇帝当时看到此图时一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