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半年来,臣在尚学宫中与诸位高人论道,聆听百家学说,确实让臣的心境沉静了许多。”
    他神色诚恳,毫不避讳曾经的野心:“臣不敢欺瞒陛下,初随陛下入咸阳时,臣仍心存裂土封王之念,一心想着衣锦还乡。那时对陛下的诸多决策,心中还存有疑虑。”
    他摇了摇头,自嘲地笑了笑,“如今看来,是臣当时目光短浅了。”
    “天下一统,才是大秦唯一的正道。如今臣已位列三公,陛下更是将王翦将军的门生故旧尽数托付于臣。陛下如此信任,臣感激涕零,唯愿有朝一日能再为大秦开疆拓土,以报君恩!”
    韩信侃侃而谈,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这番肺腑之言,哪里像是个想要归隐山林的人?
    他只是学习道家思想,却也没到彻底淡泊一切的地步。
    赵凌满意地点头:“朕封你为太尉,自是相信你的能力。但当初也担心你年轻气盛,骄矜自满。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若你在朝中树敌过多,纵使朕想护你,也未必能保你周全。”
    历史上的韩信虽军事才能绝世,但为人处世确实欠缺圆融。
    如今经过道家思想的熏陶,心性愈发沉稳,赵凌用起来也放心不少。
    “匈奴那边,也该有个结果了。”赵凌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待彻底收下匈奴那片疆域之后,朕希望爱卿继续北上,再为大秦开辟一片疆土。”
    “再往北?”韩信面露疑惑。这段时间他忙于修习,未曾前往章台宫,也未见过墙上那幅《坤舆万国全图》,对匈奴以北的疆域一无所知。
    在他认知中,匈奴以北便是世界的尽头,传说中那是一片浩瀚而苦寒的不毛之地。
    赵凌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再往北,是广袤的南西伯利亚森林和贝加尔湖,还有一片丰美的草原。那里居住着尚处于部落阶段的丁零人,以渔猎为生。他们比匈奴更为分散,社会发展程度也更低。”
    “要说征战,倒也不必大动干戈。”
第449章:不至于多么的膨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