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没有之前那首的铁血杀伐、气吞万里,却另有一股沉郁顿挫、饱经离乱的悲凉。
    战乱年代,烽火连天,偶遇故人,连写封家书的纸笔都没有,只能匆匆托人带一句口信,报一声平安……
    这短短四句,如同四幅浸透了血泪的画卷,瞬间铺展在众人眼前!
    如果说第一首诗是边关将士的铁与火,那么这第二首诗,便是乱世流民的血与泪!
    同样是“边关”之意,却从另一个角度,道尽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苍生离散的悲哀!
    “……”
    这一次,质疑声彻底消失了。
    连最后一点挣扎的火苗,都被这饱含真情实感的诗句彻底浇灭。
    那些原本还心存疑虑,觉得徐锋可能是“恰好”准备了一首边塞诗的学子们,此刻再也说不出半个质疑的字眼。
    一首可以说是撞大运,两首呢?
    而且风格意境迥然不同,却同样在极短时间内信手拈来,同样直击人心!
    这不是才华是什么?这不是天赋是什么?!
    “好!好诗!好一个‘凭君传语报平安’!”
    不知是谁,第一个从那悲凉的意境中挣脱出来,激动地大喊了一声,声音甚至带着一丝哽咽。
    “啪!啪!啪!”
    掌声,如同燎原之火,瞬间响彻整个文渊书局!
    “真乃神人也!我等……我等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兄台大才!先前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此等诗才,埋没于市井,实乃我大乾文坛之憾事!”
    “何止是憾事!简直是明珠蒙尘!”
    之前的嘲讽有多么刺耳,此刻的赞叹就有多么真诚!
    读书人或许迂腐自傲,但对于真正惊才绝艳的诗篇,他们还是有最基本的鉴赏力和敬畏心的。
    徐锋这两首诗,彻底征服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