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8章 特支整编情况,根据地的不速之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把他那股不自觉飘起来的骄傲彻底浇灭。

    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对何建新而言,只要跨过这道“败后自省”的坎,未来必将脱胎换骨,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

    “好!”

    陈铭一锤定音:“那就以此次大演武的成绩为基准,立即开展整编!”

    “方案如下:

    抽调丁伟部一个精锐步兵营,孔捷部一个步兵营,再从支队直属部队选拔骨干。

    集中装甲大队、骑兵大队以及新接收的炮兵力量,组建‘特种支队,简称‘特支’!

    各相关单位务必通力配合,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完成部队组建与整训融合工作!”

    整编的骨架已然搭起,紧接着便是关键的血肉填充——谁来执掌这支汇聚了支队精锐的重拳?

    特种支队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它集成了装甲突击、强大炮兵、快速机动骑兵和精锐步兵于一体。

    这是一支战略性的机动部队,堪称一支小型战役集团。

    对于其指挥员的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首先,是绝对的政治可靠性与在军中的崇高威望。

    这支部队力量太强,火力太猛,机动性太高,它就是一把双刃剑,必须牢牢掌握在最忠诚、最值得信赖的人手中,容不得半点闪失!

    其次,必须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超前视野。

    他需要深刻理解装甲集群如何撕裂防线、炮兵如何打出精准的徐进弹幕掩护进攻;

    工兵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快速破障架桥、步兵如何伴随坦克在炮火硝烟中协同攻坚;

    骑兵如何在高速机动中进行侧翼骚扰和大纵深侦察,甚至还需预见到未来战场可能出现的变化。

    最后,他本人必须极具个人魅力和强大的领导魄力。

    能够镇住这支特殊部队里那些来自各王牌单位、心高气傲、个个都堪称“心头肉”的技术尖子和战斗骨干,让他们真正心悦诚服、令行禁止。

    环顾整个支队,陈铭自己不出意外契合所有条件。

    他是支队的创立者和灵魂人物,政治立场坚定如磐石,威望无人能及,战略战术眼光超前。

    自身就擅长指挥的艺术,对合成化作战理念研究不低。

    由他亲自坐镇指挥‘特支’,无疑是上上之选。

    然而,现实情况却很无奈。

    陈铭已是支队的最高主官,肩上担着整个战略方向的大局统筹、部队建设、后勤保障、对外协调等等千头万绪的重担。

    独立支队正处在高速扩张和战略转型的时期,他根本不可能再分出足够的精力去兼任特种支队的军事主官。

    分身乏术,无可奈何。

    排除了自己,可选范围便骤然缩小。

    副参谋长周卫国实战经验极其丰富,个人勇武和战术指挥能力都出类拔萃。

    但他过往的经历中存在某种“不可言说”的特殊性,在当前敏感的环境下。

    让周卫国担任如此重要且核心的部队主官,存在相当大的顾虑和风险,只能遗憾地首先排除。

    再看三大主力大队长:丁伟、孔捷、何建新,虽都是难得的悍将,能力各有所长。

    但他们本身就肩负着各自主力大队的指挥重任,无法抽身;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威望更多局限于各自体系内部,面对即将聚集全支队最拔尖、最傲气人才的“特支”。

    他们的身份和威望还不足以让那些“宝贝疙瘩”们完全俯首帖耳。

    目光最终落在了参谋长王大飞身上。

    王大飞级别足够,参谋长身份地位超然;

    跟随陈铭从区小队一路走来,指挥经验丰富,战略视野开阔,性格沉稳不失决断,军政素质都非常过硬。

    由他来挂帅,虽在专业化指挥细节上需要适应期,但总体足以胜任,是目前在支队体系内最稳妥的选择。

    至于从上级调任?陈铭暗自摇了摇头。

    ‘特支’运用的是独立支队独有的技术装备和近乎开创性的合成战法,外部调人进来,极易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局面。

    而总部那些真正见识过大兵团机械化作战、在苏联留过学的稀有人才,个个都钉在了重要的战略岗位上,根本抽不出来。

    

第218章 特支整编情况,根据地的不速之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