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6章 陈铭:把老子的重炮拉回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目惊心的照片,具象化了日军的暴行。

    图像总是比文字更为直观,把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你的面前。

    报纸一经发出,激发了全民的抗日怒火,抗战意志空前强化,兵员,物资支援力度加大。

    鬼子骗招劳工的谎言被识破,加剧其劳动力短缺,矿区内管控成本激增,资源掠夺效率下降。

    同时这些报道也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荡。

    日军的国际伪装被瓦解,撕碎了日军宣传的“大东亚共荣”谎言。

    促使了盟国升级对日制裁的力度。

    可以说,这些照片比消灭大同一千多名鬼子和三千名伪军的意义大太多了!

    总部和后方对于独立支队这次解救大同矿工的作战,给出了高度评价。

    这次作战,何建新展现出了他优秀的指挥才能。

    陈铭也在考虑等打完了大同后,把何建新的加强大队从独立支队中独立出去,成立四分区第一支队。

    总部。

    陈铭向总部汇报了准备在春耕后,攻打大同的作战计划。

    大同城内有很多的重要工厂,如日军建立的大同糖厂;岩长官留下的轧钢厂,机床厂;还有大同石墨厂,洋灰场等军工生产材料厂。

    还有大同第一热电场等电力供应厂。

    可以说只要拿下了大同,八路军就能获得极大的发展。

    大同那么多的好东西,都在鬼子手里,简直就是白瞎了好东西。

    当然,太原的工厂更多,只不过现在没有实力打,不然要是能打下太原的话,那才是真正的起飞了!

    太原是第一军的核心驻地,第一军司令部就在太原。

    日军第一军是野战性质的军,有三个师团,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兵力有八九万。

    而驻蒙军是防御性质的军,就只有一个师团,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一个骑兵集团,兵力两万左右。

    两者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饭要一口一口吃,柿子要挑软的捏,驻蒙军是软柿子,陈铭当然要先打驻蒙军发育。

    等实力足够了,再和太原的鬼子掰掰手腕。

    总部被陈铭的作战计划震惊到了。

    “不是,我还以为你们在大同周边活动,只是为了破袭平绥铁路,断了鬼子的生命线,没想到你他娘的都要打大同了。”旅长惊讶的说道。

    “这不是眼馋鬼子手里的工厂嘛,那么多东西,不拿的话在鬼子手里不是白瞎了嘛。”陈铭笑着说道。

    “大同是军事重地,资源中心,不好打啊,四分区实力够吗?”另一个首长问道。

    “应该是够了,这段时间和驻蒙军的交手,我已经基本摸清楚了他们的战斗力情况,加上大同的大致布防也基本摸得差不多了,我有很大的把握。”陈铭开口说道。

    “好,既然要打,那就打,需要什么总部一定支持。”老总拍板道。

    “为了确保进攻的突然性,这次我不准备从其他地方调集部队支持,不然要是鬼子得到了消息,大同就难打了。”

    “就算能打下大同,鬼子肯定会提前将城内的工厂炸毁,给我们一座空城。”

    “不过需要还是有的,我希望总部能从冀中地区协调一些精通地道战的战士过来,协助部队拿下大同。”陈铭开口说道。

    “你是准备坑道爆破大同?”

    在场的众人皆是久经沙场的将领,陈铭一提起地道战他们就想到了陈铭的打算。

    “没错,大同城高墙厚,我们没有重火力,强攻很吃亏,要是能挖地道炸开大同城墙的话,城内的鬼子就好打了。”陈铭点头说道。

    “有把握吗?”

    “有的,目前我部已经摸清了大同布防的薄弱点,找到了鬼子的弱点,把握不小。”

    “为了获取情报,我特战大队大队长还被伪军抓了壮丁,给鬼子修了半个多月的碉堡呢。”陈铭笑着说道。

    “哈哈。”

    听到陈铭这么说,众人笑了起来,心里有了底。

    陈铭的作战风格他们都清楚,打得既勇猛又沉稳,是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才!

    既然陈铭都说有不小的把握,那就是把握很大。

    不过特战大队大队长段鹏被伪军抓了壮丁,这倒是个奇闻。

    就好像拳王去脚踢小学生,结果被小学生撂倒了一样稀奇。

    此时的段鹏还不知道,他被伪军抓壮丁这件事都被自家首长拿到了总部开玩笑。

    作战计划得到总部同意后,陈铭准备回到根据地,筹备作战计划的同时,组织根据地内的耕种。

    要不了多久,春耕的时间就要到了,这是根据地内的头等大事,打大同都要排在后面。

    陈铭比任何人都要明白,42年的大饥荒到底有多残酷。

    为了让那些惨状不在根据地内发生,对于根据地内的春耕和防蝗工作,陈铭都是亲自抓。

    无论如何,都一定要保证春耕的顺利进行。

    这也是陈铭给丁伟与许得胜限制了一个月作战时间,让他们限期返回,春耕的影响很大。

    当然,应对鬼子的“五一大扫荡”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