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更有优势,能够很好的在周边与鬼子周旋。
    最后一路是李有胜的第三大队,在代县一带,切断崞县与神池县之间的联系。
    鬼子不是在用铁壁合围的方式,想要步步蚕食我军,压缩我军的生存空间吗?
    陈铭也给鬼子来一手农村包围城市,控制县城周边地区,将鬼子占据的县城变成一座座被隔绝的城市。
    逼迫鬼子要么坚守县城,运输线被独立支队断掉。
    要么出城野战,被独立支队从几个方向集结优势兵力吃掉。
    太平洋战场带走了鬼子大量的精锐,如今的鬼子战斗力已经不比以往了。
    只要鬼子不出动师团级的部队,或是出动重炮。
    以现在独立支队的实力,陈铭还真不带怕的。
    命令下达后,特战大队的周卫国,神枪手大队的李勇开始按照陈铭的部署行动,朝着应县,朔县地区渗透。
    两支部队都是独立支队精锐中的精锐。
    让他们去打鬼子控制力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为了加强他们对工事作战能力,陈铭还给两支部队各配备了两门迫击炮和一门步兵炮。
    鬼子的步兵炮真是个好东西,可以拆卸成零件,战士们扛着就能走。
    组装起来后,打鬼子的炮楼那是一打一个准。
    靠着精锐的部队和火炮,两支部队作为先头部队,压进了应县,朔县地区。
    这两座县城处于平原地区,没有那么多的易守难攻的地形。
    鬼子和伪军想要坚守,只能躲在城市或者据点里。
    城市的鬼子伪军太多,暂时不考虑打。
    不过周边据点的伪军和鬼子就遭了殃。
    被特战队的和神枪手大队白天打冷枪,晚上打冷炮,一座座炮楼据点被轮番拔掉。
    偏偏城市内的鬼子出动支援,不仅逮不住精锐的特战大队和神枪手大队的战士,反而被游击战打得损失惨重。
    无奈之下,鬼子只能命令据点内的日军一部分撤回城市,剩余一部分日军带着伪军坚守,决不允许撤退。
    他们想要用一座座据点加上伪军,消磨独立支队的主力,打消耗战。
    反正伪军在鬼子眼里不算是人,消耗了多少都不会心疼。
    要不是担心伪军没有了监督会逃跑投降,据点炮楼内甚至连鬼子兵都不会留。
    然而,鬼子撤走大部分兵力后,想要利用伪军和独立支队打消耗战的目的没有达成。
    兔子急了都会咬人,何况是身为人的伪军。
    被独立支队逼急了,不少据点内的伪军直接反水,绑了据点内少量的鬼子直接向独立支队投降。
    一个是战斗力强悍,人数众多的独立支队,一个是只有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的鬼子。
    这种情况下怎么选择不用太犹豫吧?
    何况还有李有胜这个伪军俘虏出身,现在担任独立支队主力大队大队长的存在现身说法。
    号召伪军不要替鬼子卖命,加入革命队伍打鬼子,就算是死了也是抗日英雄,吃香火都能先吃。
    有了李有胜这个例子存在,伪军的战斗意志被瓦解,开始一批又一批的投降。
    PS:答辩完后改论文,太忙了对不住了,后面放假一定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