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矫情,马腹一夹,顺着空旷的街道一溜烟进了西便门。
望着马队离去的背影,一商贩感慨。
“这妮子命好,进了大宅门,吃喝不愁。”
“俩烧饼一次的柴禾妞,撑死当个丫鬟。”
“大宅门里头的丫鬟能吃上肉,还能穿袄,这妮子瞧着脏,其实底子不差,吃几年饱饭,人就不一样喽。”
……
路过育婴堂时,蒋青云勒马。
“沈主事,本官在城外捡了个妮子,你找大夫替她治下伤。”
“好好。”
自从蒋青云定下育婴堂的取名规则后,这妇人也干脆姓了沈,取名月。
见她欲言又止,蒋青云问道。
“怎么了?”
“大人,育婴堂的娃儿已经有612个了。”
“这么多?”
“是啊。每天一开门,就能捡好几个孩子,再这样下去,育婴堂真的养不起了。大几百个孩子,一天光吃糙米就要吃掉一座小山。”
妇人的脸上写满惶恐。
……
“无妨,本官再想想办法。这位是?”
“我,我男人。”
沈月有些尴尬,不安的绞着手指,寡妇再嫁总归要被人背后嚼舌头的。“举钵罗汉”死了,她辗转难眠。
蒋青云走进育婴堂。
偌大的院子里一半铺红砖,一半是泥地,到处都是孩子,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健康有残疾。
仍然缺乏生机,但比之前的死气沉沉好多了。
一个熟悉的孩子跑了过来,这次他没有伸手求抱抱。
但蒋青云还是认出来了,将他抱起。
“你叫什么?几岁了?”
“我叫沈潜,5岁了。”
“不错,很好听。”
……
“大人,刚才您送来的女娃,您给取个名吧?”
“韩衣。”
“哎,挺好听的。”
蒋青云对院子不满意。
“这里移一排树,这里摆几个石滑梯,这里弄几个秋千。还有那堵墙,你找人刷上石灰水,我亲自题字。”
“经费不要担心,但也不允许贪昧。记着,从史家胡同到菜市口也就几步路。”
“一句话,好事做到底,育婴堂不挑不拣。来多少,就收多少。”
说着~
周围聚拢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仰起头无声的盯着蒋青云。
不知是谁带了头,
077 唯求心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