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4章 一案变两案!出乎意料的发展!刘树义出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而冯木等人,有人绝望,有人悲愤,有人不甘,有人如冯木一样破口大骂。

    可最终,所有的声音,随着那一声“斩”,全部消失。

    上百颗头颅高高飞起,滚落在地,于鲜血之中,瞪着眼睛,不甘的看着皇宫的方向,死不瞑目。

    看着这些死不瞑目的头颅,邓慎等普通官吏摇头感慨,沐平等立功之人则笑语相庆,谈论着今夜要去哪个酒楼或者青楼庆贺。

    而冯木等人那最后的喊冤,最终,也无一人在意。

    刘树义轻轻吐出一口气,平复心间的思绪,他重新看向邓慎:“卷宗缺少一些细节,你在书写时,是不知道这些细节,还是自己粗心大意,给遗忘了?”

    接着,刘树义就将自己发现的几个问题,一一指出。

    邓慎心中一紧,连忙道:“下官在大理寺多年,岂会犯下这等粗心之错?”

    “实因下官书写时,不知具体情况,下官也曾询问过任少卿,他为何会突然发现冯木的行踪有问题,可任少卿说,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冯木的行踪有大问题,他让下官只需写出结果便可。”

    “还有冯木收买那些将士的事,当时三司已经派人去找,可只找到些许,还有很多人藏匿的钱财都没有找到,而太上皇给的截止日期已经到了,沐寺卿等人商议后,认为找到一些,便可确认那些将士所言,可直接结案。”

    “不过沐寺卿告诉我,说书写卷宗时,可将这一部分空下,待以后若找全了冯木收买将士的全部钱财,再补上便可。”

    刘树义皱了下眉,按魏谦所说,任兴是因为自己的经历,他亲眼见到过冯木,所以判断出冯木行踪有问题的。

    这对任兴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他为何不如实告知邓慎?反而让邓慎略过那些?

    还有收买将士的结果……

    他向邓慎道:“后来你们可曾找到那些钱财?”

    邓慎摇头:“此案结束后,下官就回到正常的公务之中,未曾再关注饷银案的后续,不清楚是否找到。”

    “不过……”

    他偷偷看了一眼书案上的卷宗,道:“若是卷宗没有补上这些细节,可能没有找到吧,否则沐寺卿应会安排人补上的。”

    刘树义眼眸眯起,眸中精芒闪烁。

    邓慎的话,与魏谦的话,在此刻,终于有了不同。

    魏谦说,后来找到了那些钱财,可因为案子已经结束,卷宗已经归档,所以没有记录到卷宗上。

    可邓慎却说,沐平让他专门空下,还说如果找到,再补全……而最后,也没有补上。

    如果真的如魏谦所言,钱财找到了,沐平就应该补上。

    所以……

    魏谦的话,与沐平的行为,出现了矛盾!

    那……谁有问题?

    或者说……都有问题?

    刘树义指尖轻轻划过卷宗,沉吟些许,道:“你与我兄长可相熟?”

    邓慎道:“同为大理寺同僚,自是相熟。”

    “我兄长在案子里的表现,你觉得如何?”

    “英明睿智,若无刘评事,可能根本无法找到冯木与杨文干之间的罪证,无法确认他的动机。”

    刘树义深深看着邓慎,声音加重:“说实话!”

    邓慎脸色一变,连忙道:“下官此言发自内心,并未因刘郎中的缘故奉承刘评事。”

    “刘评事为人沉稳,思维敏捷,在大理寺处理案件时,往往能发现我们发现不了的细节,下官有幸与刘评事多次配合,所以对刘评事的本事最为清楚。”

    “故此刘评事在饷银案里的表现,下官认为十分正常,这就是刘评事该有的表现。”

    刘树义没想到邓慎对刘树忠的评价如此之高。

    而邓慎刚刚解释时,语调急促,逻辑却不混乱,且无丝毫说谎的细微动作与反应……如果他不是厉害到能够瞒过自己的双眼,就是说的心里话。

    所以,邓慎认为,刘树忠就该发现暗格……可刘树忠却不愿让家人知道这件事,难道刘树忠的问题,不是因为那暗格有问题,而是其他……

    刘树义想了想,道:“若让你评价任少卿在饷银案里的表现,你会如何评价?”

    “这……”

    邓慎犹豫了一下,还未开口,刘树义双眼便锐利的盯着他,声音低沉:“我想我不需要再告诉你一次,你说谎的后果。”

    邓慎心中一颤,本就佝偻的背脊弯的更深。

    他忙道:“下官觉得,任少卿的表现,出乎了我的意料。”

    不用刘树义追问,邓慎便主动解释道:“任少卿能够成为大理寺正,自然不会是酒囊饭袋,可他真正的本事,不在查案上,至少下官没有发现他在查案上有什么出色的表现。”

    “故此,在饷银案,所有人都被难住的关头,任少卿竟能成为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下官着实意外。”

    如邓慎所言,任兴没有成为关键转折之人的本事和能耐,反观刘树忠,在邓慎看来,表现正常……

    而刘树忠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流外官,虽然发现了暗格,可那也是在任兴的带领下,也就是说,如果任兴愿意,刘树忠的功劳将会直接属于任兴。

    以刘树忠的地位,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这也正好与饷银案最后的功劳,全部都属于三司高层相吻合。

    可是刘树忠愣是得到了这个极高的功劳……是任兴真的公正无私,不想贪下刘树忠这个小人物的功劳?

    还是说……任兴不能贪墨?

    或者,已经贪墨了,不好贪墨更多?

    “你觉得任少卿这个人如何?”刘树义突然向邓慎询问。

    邓慎抿了抿嘴:“很认真负责,就是有时,会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严和能力,对下属略有严格,而且喜欢锻炼下属,让下属积累经验。”

    刘树义看着邓慎艰难想出的评价,心中了然。

    邓慎身为大理寺主簿,自是不敢说贵为少卿的任兴坏话,所以邓慎说的很隐晦。

    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严,对属下略有严格,指的应是任兴喜欢耍官威。

    喜欢锻炼下属……应是很多任务都交给下属去做,而结果是让下属积累经验,不是积累功劳,便意味着功劳都被任兴占据了。

    这样的任兴,怎么会愿意将找到暗格,发现铁证这么大的功劳,拱手让给小小的流外官刘树忠?

    这里面,果然有问题。

    能力不足,喜欢抢下属功劳,却没有抢,明明是自己发现了冯木的踪迹,却不让邓慎写进卷宗……任兴在饷银案里,简直就如同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处处都很矛盾。

    任兴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反应?

    刘树义眸光闪烁,沉思半晌后,长长吐出一口气。

    “还是要找到任兴啊……”

    不出意外,任兴就是一切的关键,若能找到任兴,就能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重新看向邓慎,道:“最后一个问题,任兴与我兄长关系如何?”

    “关系如何?”

    邓慎想了想,猜测道:“不算太好?”

    “不算太好?”刘树义挑眉:“为何这样说?”

    赵文忠明明说两人平时没机会接触,没法说好坏,不过因为刘树忠是任兴提拔的,所以他认为刘树忠与任兴关系应该很好。

    可邓慎却说,两人关系不好。

    “下官也是猜测……”

    邓慎道:“任少卿喜欢锻炼下属,但从刘评事晋升后,任少卿从未锻炼过刘评事。”

    “而且有一次刘评事立功,很多人都称赞刘评事,下官却发现任少卿听到这些赞美之词后,脸色不好了起来。”

    

第144章 一案变两案!出乎意料的发展!刘树义出招!-->>(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