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下官就上任了。”
刘树义听明白了,其实最关键的,除了自己的举荐外,还是清河崔氏的力量。
正常情况下,即便有自己推荐,没有个三五日,吏部也不可能走完流程。
能让吏部破例,只能是清河崔氏的手笔。
顶尖世家的能耐,当真是够惊人的,不过崔家若早些为崔麟奔走,那崔麟根本就不会落得昨日被钱文青嘲笑的地步。
说到底,世家也很现实。
对旁支,他们只会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
刘树义笑道:“能早些上任也是好事,本官正好手底下缺人手,你能早些来,我也能轻松些。”
崔麟重重点头:“需要下官做什么,刘郎中尽管吩咐。”
他此刻面对刘树义,再无曾经的孤傲,只有真诚的感激与尊敬。
刘树义想了想,道:“你先熟悉一下刑部吧,与同僚多接触接触,去审阅大理寺送来的卷宗,若有其他任务,我再唤你。”
崔麟毕竟初来乍到,需要适应,所以刘树义没有给他安排过多的任务。
“下官明白。”
崔麟点了点头,旋即便快步离去,刑部员外郎是他早就期待的位置,早已等不及大展拳脚。
看着崔麟充满干劲离去的背影,刘树义笑着摇了摇头,他又看向赵锋,询问道:“赵主事,你今日可有什么任务安排?”
赵锋道:“就是普通的抄录卷宗的任务。”
“这件事交给别人吧,你去替我办一件事。”
赵锋当即道:“刘郎中请吩咐。”
“你去找到妙音坊的人,询问一件事……”
接着,刘树义就将自己兄长在妙音坊喝闷酒的相关事项告知了赵锋。
赵锋知晓刘树忠失踪之事,因而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他没有任何迟疑,直接点头:“下官这就去打探。”
说完,便迅速离去。
很快,只剩下陆阳元一人。
陆阳元期待的看着刘树义,道:“刘郎中,下官有任务吗?”
刘树义笑道:“当然。”
“你去一趟大理寺,去找一下杜寺丞,让杜寺丞介绍一个了解我兄长的大理寺同僚,然后将这个同僚带来见我。”
陆阳元当即砰砰拍着胸膛:“下官保证为刘郎中办的妥妥的!”
言罢,他蹭的一下就跑了出去。
看着陆阳元风风火火的样子,刘树义无奈一笑,他收回视线,看着眼前宽敞的办公房,闻着那熏香的馨香,只觉得心旷神怡。
想他刚穿越来时,还只是刑部司小小的主事,如履薄冰,要时刻防备着钱文青的欺压。
而现在不过月余,自己已经坐在了刑部司最高的位置上。
当真有种三十天河西,三十天河东的感觉。
成为郎中,便不必什么卷宗都审阅,只有员外郎处理不了的卷宗,才会送到自己这里,所以他现在反而比之前要更加轻松。
趁着暂时无事,刘树义取出了古籍《连山》,原本想尽快将《连山》抄录成四份,然后找人为自己解释书籍内容,结果案子太多,忙来忙去,到现在还没有抄完。
眼看时间不断流逝,不能再拖下去了。
刘树义拿起毛笔,迅速抄录起来。
这一抄录,便是一个时辰。
直到陆阳元带人回来,刘树义才收起了已经抄录一半的《连山》。
“进来吧。”刘树义向门外说道。
嘎吱——
门被推开。
陆阳元带着一个身着青色官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这个男子一看到刘树义,便连忙行礼:“下官大理寺评事赵文忠,见过刘郎中。”
刘树义打量了一眼中年男子,此人身高七尺,体格瘦弱,拱起的双手有如皮包骨一般,看起来就好似长时间营养不良。
他说道:“赵评事无需多礼。”
赵文忠这才直起身来。
他小心翼翼的看向刘树义,道:“不知刘郎中唤下官过来,是为何事?”
刘树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与本官兄长刘树忠很熟悉?”
“刘评事?”
赵文忠点头:“我们同在一个衙门,同在一个办公房数年,自然熟悉。”
刘树义道:“不知家兄在大理寺,平时都会做些什么事?”
赵文忠想了想,道:“就是正常的大理寺评事的任务,调查案件,配合大理寺正与大理寺司直审判案件,给出审判意见。”
“家兄失踪之前,可有什么异样?”
“这……”赵文忠蹙眉沉思些许,摇头道:“至少下官未曾察觉到异样。”
“家兄在大理寺时,可犯过什么错?”
“刘评事十分沉稳,做事稳重,从未犯过错。”
从未犯过错……
刘树义指尖轻轻点着书案,沉吟片刻后,道:“你与家兄如此熟悉,想来家兄参与了哪些案件,你应该都清楚吧?”
“是。”赵文忠没有犹豫。
刘树义直接起身,道:“走,去卷宗室,为本官找出家兄参与的案件卷宗。”
既然明面上没有犯过错误,那能让刘树忠后悔,希望时光倒流的事,就只能是刘树忠曾经参与过的某个案子。
在他人提出帮助,而他觉得自己遇到的问题无解且绝望时,能专门提出这个案子……
足以证明这个案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以及对他造成的影响。
所以,若能找到这个案子,或许就能知晓刘树忠更多的秘密,甚至刘树忠的失踪之谜,也能借此案窥探一些真相。
这章内容比较散,主要是铺垫的剧情,我其实不太愿意写过渡剧情,但没办法,不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直接写案子会有割裂感。
好在一切铺垫都完成了,下一章开始便是新的案子。
让大家久等了,新的案子我会写的比马清风灭门案更复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