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晚了。
    晋王意识到,现在都考完了,宋时安铁定的状元了,这个时候再去,难免就有些故意交好的意味。
    在考之前的慰问是没有问题。
    当时他在乎的是,他身后的那些人,因此而产生动摇,觉得自己‘亲宋’。
    可现在来看,立场有时候真的决定不了一切。
    哪怕这些大学士,都打算把‘状元’喂到孙谦嘴里,不也在真实的阅卷中彻底折服?
    而且有一点,晋王是后知后觉的。
    在进大理寺慰问的时候,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打着皇帝派他去的旗号。
    没办法,一步错只能步步错。
    一条路走歪了,可以修正。
    但走反了,任何的调整,除了原地折返外都是无意义的。
    因为无论是掉头,还是绕一个大圈子,都无法追上,最开始就选定了正确道路的吴王。
    “《国富论》,有开创,有可行,深度方面,都是上佳。”张兆作为策论主考官,点评道,“想要再去超过它,就必须得提出更有水准的举措。”
    “是的,而且这些水准,要结合大虞实际的同时,又不能太过于寻常。”有人也说道,“至少,不能完全是先前有过的举措,只是换了个壳。”
    治国的举措还有新鲜的吗?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基本上全说尽了。
    因此,符合时代的微创新就是国策。
    “可以了,暂且挂上第一。”古易新道。
    策论定排名方法不同。
    在一个类似书架的架子上,分格的按照顺序,挂上题有名字的木牌,第一篇便是第一,再后面如若有超过它的,替代第一,依次类推。
    打擂台。
    这个方法还是相当公允的。
    “那么,第二篇吧。”
    继续的,开始排名。
    “还是古师来吧。”晋王谦逊的说道。
    “那老朽就遵命了。”古易新择取后说道,“就这个《减税法》吧。”
    侍读学士开始朗读。
    众人听着听着,都觉得很好。
    毕竟也是甲等上。
    “这个角度很新颖啊。”孙康评价道,“减税不是减少税收,而是简化税收,将百姓的籍和税脱离,并且可以用增加徭役的方式抵税。”
    有点类似于摊丁入亩。
    但还没有到那种程度。
    目的就是释放劳动力。
    民不聊生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条就特别的主要——税太杂了。
    要缴人头税,要缴田亩税,要服徭役,导致百姓压力繁重的情况下,生产积极性和生产力都会下降,甚至还出现了躲避苛税,落草为寇的极端情况。
    在古代,不要把流寇想的太坏。
    也不要说别的老百姓都在受压迫,为什么他们就忍不了,非要当社会不安定分子?
    要是政治清明,百姓姑且有点人权,没人愿意去当流寇。
    “是啊,这个法子真不错。”张兆少有的肯定孙康,并接着他的话说道,“这也算是一种能够理清人口的手段,朝廷按照丁口来收税的话,某些郡县官员害怕担责,就会故意的少报人口。”
    “如若人头税不收了,那瞒报人口就没意义了。”
    没错,除了世家,有些地方官府也是会隐藏
第152章 状元已出,榜眼竟是?-->>(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