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您会更倾向于天下为公,容易导致他们内心膨胀。”
朱允熥微微点头,这个提醒很合理,问道:“如果我明天,暂停刊登方孝孺的文章,后天再恢复,同时明天刊登一篇,点评天下为公,又点评那些传统儒家读书人的文章,你们认为如何?”
“这……”
这一番话,让他们陷入沉思。
好一会了,杨士奇首先说道:“这样可以给人一种,殿下两不相帮的感觉,让他们斗争,谁能胜出就支持谁。”
姚广孝说道:“若真要如此,臣提议可以打开一个投稿渠道,在报纸上写明白,两个派的人都可以投稿,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言论,同时方先生的文章继续刊登,让他们在报纸上、私底下都有所斗争。”
杨士奇皱起眉头道:“若真的如此,朝中官员都去斗争,岂不是耽误了政务?”
姚广孝微微笑道:“杨先生还是想太多了,那些官员,肯定不会完全自己投入,而是让自己的学生、属下等,写文章投稿,最多只是帮他们过目一遍所写的文章。”
文官当然知道分寸。
朱允熥抓政务,抓得比较严格。
还有锦衣卫在。
谁不干活,以后可以不用干了。
姚广孝说道:“如果哪个文官敢沉迷于斗争,而不干活,殿下就把天下为公派的官员,或者国子监里这个派的读书人提拔上来,相信方先生肯定知道谁是这样的人。”
如此一来,现在的文官,一定恐慌。
朱允熥微微点头,又道:“目前朝中官员,这两个派的官员,还是要有一定的平衡,目前先按照你们说的那样进行,这篇文章就靠你们写了,至于投稿,邮局寄信到大明日报编辑总部即可,整个大明的读书人都可以投稿。”
“是!”
他们一起,躬身行礼。
朱允熥又道:“下去吧!”
言毕,他心里在想,杨士奇和姚广孝的能力,确实很厉害。
他们也特别好用。
朱允熥刚才挺迷茫的,全靠他们指点了方向。
不愧是未来的内阁首辅,以及黑衣宰相。
从朱棣手里,把姚广孝挖过来,是朱允熥做过,最正确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