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章 大宏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擢,他已经荣升从三品,正式步入大明高级官员的行列。

    这一次的加恩拔擢,便是为了让于谦能有足够的身份来主持黄河贪腐大案,算是贷款拔擢。

    之后数年之内,于谦是不会再往上升了。

    但这也已经足够荣耀。

    其仕途之冉冉,如天上之明月、如高山之蒸腾,是常人所不可望亦不可即的,当真应了一句,朝中有人好做官,若是此人还是吏部尚书,那升迁起来,简直如同坐火箭。

    于谦环视着院中下方一张张年轻的面容,只觉满是朝气,反贪司有股年轻的韧性,是他曾经在任何衙门之中都不曾见过的。

    每次身处其中,于谦都是更深刻的理解到师叔曾对他说过的那句话——“反贪司要选择年轻人,要重用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有理想、有热血,对官场的条条框框还没有彻底熟悉,是打破那些陈旧的唯一人选。

    日后你在反贪司中,要学会运用这种蓬勃的如同旭日初升的力量。”

    在拔擢他之前,师叔李显穆找他谈话,说了对他的安排,于谦记得自己当时有些踌躇,“师叔,我会不会升迁太快,使人不满,乃至于说师叔任人唯亲。”

    他永远记得当时师叔负手感慨道:“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拔擢,只有任人不当。

    拔擢你,是因为拔擢你对国家有利,黄河大堤之事,涉及到河南、山东两省官吏,以及工部其中的许多人,你去办这件大案,稍有不慎,就会死在途中。

    这可不是去混功劳,是要拼命,这可不是谁都敢去的,也不是谁都有勇气把黑暗掀个底朝天。

    你以为那些人会留着账本让你去查吗?

    早就在一次次的‘意外失火’之中,消失的一干二净,能查的出来是你的本事,查的出来还能将这件事完完整整的汇报到京城,是大本事。

    你把这件事办成了,自然就不会有人说什么,就算是将牙打落咽到肚子里,他们也只会称赞皇帝陛下和我,有识人之明!”

    于谦记得师叔顺着那条波光粼粼的河缓缓向下流走去,在柳树畔,有万条柳枝垂落在他的肩上。

    最后的声音传到他耳中——“去做吧,那些无辜死在黄河决堤之中的百姓,等待着复仇,已经很久了,你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啊。”

    这番话在他脑海中不断萦绕。

    师长的期许、皇帝的信重、无辜死去的百姓,以及这个苍茫世道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他曾经读书时,对着李忠文公画像,所立下的清平世道的大宏愿。

    此刻都在他的心中激荡。

    他甚至猛然间感觉肩膀一沉,他回想起师叔说过的一句话,“当你感觉肩膀上沉重时,那便是有担子压了下来,我的肩上时刻都是沉重无比,因为那上面有大明两京一十九省,你的肩上……”

    朗朗乾坤、道道青天,秋日的太阳照在所有人脸上,于谦背对着太阳,脸上是黑暗,可他的眼睛却无比明亮,可他的声音却嘹亮如歌,他高声、大声、振声,“我们的肩上,有河南、山东的数千、万计冤魂,以及数百万生民百姓的期望。

    谁在黄河大堤中贪污?

    谁在其中做了硕鼠?

    谁在其中钻了蚁穴?

    谁是导致黄河大堤不能发挥效力的罪首?

    谁是大明的蛀虫?

    谁一手遮天,让太阳的光也照不进这片王土?”

    于谦连声沉声大喝,院中一众反贪司官吏,皆群情激动,齐声鼓掌喝彩,喧嚣之声,简直要掀翻整座院子。

    “无论他是谁,皆要伏法,无论他是谁,皆要沉寂,无论他是谁,皆要授首。”

    “我临行前,曾拜见过元辅,元辅问我,可将远行的东西皆备齐了?

    我回答说:‘回禀师叔,东西家中都备好了,只有几件换洗的衣裳,其他不必准备。’

    元辅却慨然道:‘你还少带了一件东西。’

    诸位可知道元辅说我少带了什么?”

    院中众人皆疑惑的对视,自然无人知道,于是皆望向了于谦,等待着他给出答案。

    于谦带

第25章 大宏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