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填补礼部左侍郎的空缺,朝廷将户部右侍郎调任礼部左侍郎。
当这道任命下来后,官场上的聪明人就知道李显穆在礼部待的时间不会长了,很可能在会试和殿试结束后,就会被调出礼部。
京城小道消息中流传着,李显穆进礼部一是带着任务去整胡英,二是改革如今的科举制度,现在这两项任务都完成了,自然便到了离开的时候。
实际上是李显穆觉得他在礼部中已经发挥不出太大作用了,毕竟短时间内也不能再制造一场心、理之争的动乱出来,于是在北征大军返回朝廷后,向皇帝请求调任。
朱棣只略作考虑就同意了。
时间匆匆而行,很快京城中就落满了寂寥的秋叶,冬日在无人知晓间便落下,直到寒风刮过,皑皑白雪落满了京城,才恍然,寒冬真的到了。
又是新年至!
永乐十二年大年初一,李氏祭祖,族长李显穆带着一众李氏子孙于祠堂中为祖宗上香。
【系统版本更新结束,当前版本2.0.2(永乐天下),请接收。】
【李氏家族的声望和家族等级,将不仅仅计算族长以及嫡系子弟,而是涵盖更广义的李氏。】
当李祺接受着香火供奉,觉得自己身体都凝实几分时,系统再次传来了更新的声音。
“更广义的李氏。”
李祺目光落下,带着无限的感慨,终于等到了这一日,虽然依旧没有突破只有李氏嫡系才能算作子弟的规定。
也就是说一旦李氏嫡系断绝后,家族就算灭绝。
但这条更新的内容却解决了困扰李氏实力最大的人口问题,李祺将目光投向外间的李芳和李茂,还有他们二人的孩子,未来这些孩子成长起来后,都将是李氏的中坚力量,甚至以后不必局限于嫡子,庶子也会是力量的来源,李氏的实力必将快速的膨胀起来。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多团结才力量大。
李氏若是一直走孤臣路线,那就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力量,皇帝什么时候再来一次抄家灭族都没有还手之力。
虽然李氏不能做皇帝,但却可以成为影子皇帝,建立一个深层政府,控制一切。
甚至通过立宪斗争,把皇权彻底关住,只有限制住皇帝,李氏才能长长久久的存在下去。
随着李氏族人的祭拜,李祺能感受到香火在蓬勃的增长,他能感觉到自己和族长李显穆的联系多了一丝丝。
感受最深的是李显穆,当他跪在宗祠中时,和从前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他能清晰的感受到,一道似有似无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他强行压抑着心中的激动,主持着此次祭祀。
待主持完后,李显穆一年留在宗祠中,开始祈求属于永乐十二年大年初一的讯息。
这一次他所得到的讯息仅仅是条蓝色的,这也是李祺第一次知道,原来并不是每一次都有紫色信息,甚至就连蓝色信息也仅仅只有三条。
【十六年山东旱】
这是此次李显穆得到的信息,只一看,他便深深皱起了眉头,能让父亲不惜浪费一年一次的机会,来亲自提点的信息,恐怕不仅仅是普通大旱那么简单。
无论如何,总是要先做好准备,李显穆再次叩了首,便离开宗祠,思索着怎么能合理的不引起他人怀疑的去应对山东大旱。
大多数人都以为李显穆必然十分重视今科会试,毕竟这是他第一次担任主考官,并且心学第一次在科举层面上登堂入室,众人猜测他必然要大肆彰显。
甚至就连皇帝也将他召进宫中,暗示嘱咐他要好好准备,但不要太过火。
事实却并不是如此。
有些事在确定的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
心学破冰就已经足够,更多的东西,李显穆并不追求现在去做,虽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那是因为李显穆要做的事太多,落实到每一件事上,他还是很审慎的。
最终会试在所有人震惊之中波
第188章 永乐十二年:后裔-->>(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