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之中,是以为总裁官。
臣父则不然,修元史时,乃洪武元年,臣父被先帝钦封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位比萧何,乃是整个大明的丞相,当时大明矢志北伐,恢复汉家山河,臣父位居南京,征集粮草、运输后勤,统摄政务。”
李祺话说到这里,众人便已然有些明白他的思路,而这种解释的关键在于皇帝信不信,愿不愿意揭过去。
再一想到李祺和皇帝的关系,他们瞬间更沉默了。
“先帝巡幸汴梁,臣父留守应天。
当其时,率礼官制定郊社宗庙之礼,先帝赏赐臣父,一切事情都可以不经请示灵活处理,臣父其后确定六部官制、官民丧服、朝贺东宫礼议、天下山川神灵封号、封立诸王、爵赏功臣,事无巨细,先帝都委托臣父,当时臣父可不仅仅奉命监修《元史》,同时还负责编写《太祖训录》和《大明集礼》二书。
据臣所知,臣父曾言:元史不过小事,于军国无用,宋濂、王祎虽无文武之才,但毕竟是天下鸿儒,若连个元史也修不成,那可真是百无一用了。
是以,臣父虽是奉命监修,可实在不曾多看两眼,这大逆之事,却与臣父扯不上什么关系。”
李至刚眼见李祺竟能如何诡辩,已然是涨红了眼,甚至不顾忌君前失仪,厉声指责道:“李祺,你不要在这里说些推脱之言,你父亲是元史编修,如论如何都脱不了干系!
你以为皇帝陛下会相信你的诡辩吗?”
李祺闻言沉默了一瞬,转而像是看傻子一样的望向了李至刚,若是皇帝不相信,他怎么会这么说。
皇帝几乎在所有事上都是裁判,且是权力极大的裁判,所以辩论的关键就在于说服皇帝,可元史之事,本就是皇帝和李祺一起操盘下场踢球,李至刚拿什么来赢?
“李尚书难道以为元史大逆之案,最让天下人失望的,是失职之事吗?”
李祺讥讽道:“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件事真正的痛点是,有一大批对怀念前朝,甚至不惜抹黑我朝正统来怀念前朝,纠察的是这些大逆之人!
清查的是奸刻之辈!
追究的是从心的源头,即,哪怕在这件事上犯了错,但只要能证明他并不是本心如此,那便无过。
本官的父亲不曾一日受到过元朝的恩惠,且早就对元朝的暴虐不满,是太祖高皇帝的元从勋亲,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样的人,会抹黑我大明,来粉饰前朝吗?
你是这样的蠢货,你以为陛下会和你一样吗?”
李祺一字一句的敲击在李至刚心中,这话语显得颇为残忍,因为这番话能杀人!
亦是诛心!
说一位正二品的尚书是蠢货,这将是不死不休的战争,这几乎已然预示了,李祺认为李至刚完了。
“朕认为李祺说的颇有道理。”
朱棣知道该是自己出言之时了,“此番元史大逆之事,最让朕愤怒的是,宋濂、王祎等人,明明是我大明的官员,吃着我大明的俸禄,享受着先帝给予的荣耀,却效忠于前朝。
第83章 《元史》的监修乃是李善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