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现实运行之中,却形成了“权力自下而上流动、自上而下分配”的局面。科举制打破了世家门阀对权力的垄断,同时也模糊了权力的界限。
官员对皇帝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而这其中并没有见到百姓们的身影。所以,百姓并没有分享到权力,天然就会受到欺负。原本科举的存在,尚且给百姓留了一道上升通道的口子,可以迷惑百姓,让他们心中有个念想。
但当科举制度运行了二百多年,这个制度也被锈蚀。明初太祖所设置的州县社学、卫所的卫学开始朽败,或是因为财政问题无法维持,又或者别是什么,百姓免费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在科举上不再具备竞争力。
寻常人家的孩子能够考中的概率变低,甚至即使考中了,也只能像是河曲知县那样,被下放到最脏、最累、最没有盼头的岗位。百姓们醒悟过来以后,读书的意愿会降低。失去了权力上升通道,大明将会进入一个超稳定社会:
官吏的儿子还是官吏,将军的儿子继续当将军,木匠的儿子还是木匠,子承父业成为常态,成为理所当然。
这种看似稳定的社会,怨气也在急速积攒。首先是百姓们的思想被解构,家国大义被瓦解,因为他们又不曾分享到权力,说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不是很可笑吗?!
而食利阶层也开始自我瓦解:当权力的传承无需经过百姓的首肯,也不需要经过一番血雨腥风的斗争,而只是简单的血脉传承,掌权者也就会被逐渐养成一群废物。
此时,他们还可以装腔作势,还可以道貌岸然地去愚弄百姓,但假的终究是假的,垃圾终归是垃圾。当谎言被戳破的那一刻,嘭!虚弱不堪的权贵将会被愤怒的百姓撕碎!德不配位之徒终将会被反噬。
对于如何给百姓上升通道的事情上,朱由检也暂时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但至少他能够勉强维持军队的上升通道。而想不被撕碎,那么自然需要让食利阶层拥有其配得性,分享利益是消解下层怨气,武装他们,是抛弃幻想,两手强、两手抓。
朱由检明确的告诉这些藩王,以后他们的安危就要依赖自己解决了,朝廷的军队是用来解决外敌,稳定秩序的,其中不包括给宗藩当保镖这个选项,接下来受天灾影响,大明或许将不会再这么和平,朝廷有余力的情况下会赈灾,顶不住了那也没办法,后来事如何,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