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军太监触碰了这两条红线,一经核实,杀无赦!
宫中潜规则:太监办砸了差事,就是个死,毕竟太监其实是低人权群体。朱由检本人对宫女、太监还算不错,驱使他们更多的是使用正向激励的手段。
为了让监军太监卖力干活,太监有纠出军中违法乱纪、谎报军功事的,直接由内廷下发赏赐,可累功升职;
而为了防止他们胡乱攀咬,军中无事或者立功的时候,监军太监作为军队的一员,拥有分享一份基本军饷、战利品或者赏银的资格。监军太监只能汇报不法事,不能为军队报功,不得干涉将领的升迁。
所有的制度都是基于现实、为现实服务的。首级军功制成为主流,是因为文官朝廷对军队的天然不信任;监军太监的存在,是皇帝对将领的不信任。
而朝廷和皇帝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是一代代的将领作出来的。将领这样做,又不全是出于对进步的渴望,很可能军队已经到了缺了朝廷的封赏就无法维系的地步,这又是由于财政崩溃所导致的。
如果明军一直吃败仗,那么今日朱由检所谓的军功制度改革就是无稽之谈,但连续的军事胜利,给了他实行军功制度改革的基础。
朱由检觉得自己还是挺幸运的,有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仗是如何打赢的,天时地利人和他似乎啥都不占!
军功制度的讨论,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制度都是现成的,戚继光等名将制定好并且写进书里了,又有在场的朱燮元、袁可立、赵率教等一线指战员现身说法。
实际上他们已经在实战之中用上了不同的记功方法,只是在上报朝廷的时候需要糊弄一下,本身是各论各的。所以只需要朱由检定调,大家抄作业,再各抒己见,查漏补缺就好了。
但关于主力装备的讨论却意外地困难,大家足足吵了三天,又经过了多轮校试射,才最终敲定了一个所有人都不太满意,但终归能够接受的方案。
争论的焦点说起来挺可笑:以孙承宗、徐光启、孙元化等为首的理论派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信仰“巨舰大炮”理论,认为那些杂七杂八的灭虏炮、大将军炮之类的,就完全没有保留的必要了,大就是正义,大就是信仰!
第287章 大就是正义,大就是信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