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行,四贝勒和弘昫的父子感情突飞猛进——四贝勒反正是这么觉得的。
他带着儿子在御前行走,长了不少脸,康熙一开始只知道弘昫念书不错,偶然一次,带着小辈们一起射箭,见弘昫骑射竟然也很好,颇觉惊喜。
听闻弘昫日日学习文武不辍,赞赏地点头,对四贝勒道:“记得你少时便读书勤奋,习武用功,果然父子家教,言传身教。”
他将弘昫叫到近前,捏捏筋骨,又问了两句课业,心中满意,想了想,吩咐四贝勒,“叫弘昫入宫来念书吧,还有你大哥家的弘晓,他们两个和弘皙年岁相仿,堂兄弟在一处读书习武,更有进益。”
四贝勒面露惊喜之色,还得替弘昫说谦辞,说怕自己家孩子在宫里表现不好云云,康熙不耐烦听这些,摆手,“就这么定了。”
父子俩回来时,四贝勒很高兴,拉着弘昫叮嘱,“在宫中学习,旁事无需在意,只管专心文武便是。”
当日他忧虑尚书房人物关系复杂,对儿子的学习成长并无好处,如今看着已将十岁的儿子,倒无此忧虑,把弘昫送进宫里读书,现在对弘昫是只有好处的事。
既能接触到在贝勒府接触不到的复杂局面,接受历练;教导他的先生的水平也会远高于府中的先生;还能常在他汗玛法跟前刷脸,这是一举三得的事。
太子院中,弘皙给额娘请了安,将今日的事情说了,李佳氏轻笑:“万岁爷素来疼你,四贝勒家的二阿哥,纵使有些聪明,入宫了,也万越不过你去。”
她安抚着有些烦躁的儿子。
弘皙沉了口气,“是,儿子明白。”
李佳氏给他夹菜,“明儿万岁爷不是还要巡视河道,你阿玛要带你同去,快吃饭,回去将先生们给你整理的文书好好看过。”
弘皙是长子,又是侧福晋所出,太子妃无子,他的身份便格外贵重一些,东宫对他寄予厚望。
弘皙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