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一章 荣归故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随后“哇”地一声,婴儿终于出生了。大家心里想:这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无论如何,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个婴儿会成为后来功勋卓著的王将军。作为父亲,最感谢的是那块石头。北马伏山人誉为“将军石”。在后来新修建房屋需要时,一批又一批人打起那块神石的歪主意。有人总想开山破石,把神石变成建筑基石。王将军的父亲说什么也不答应。因为他认为,那块石头应该是有灵的,它就是为王将军生长的,没有那块巨石垮下来,就没有王将军的出世,也许他母亲也因难产而去。他这么一说,那些打算就近采石料的老乡也就理解王家人的心情了。

    好几位老乡都说,自己在村子生活了20多年,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事呢?是不是支书瞎编的哟。王支书回应道:不可能吧,对这样的功臣和名人,谁敢胡编乱造些东西呢?不是讨打挨吗?

    王支书说:如果不相信,你们回去后,可以问一问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我保证他们比我讲得还够玄乎,故事传奇多了。等一会,我还要跟你们讲一个王将军更传奇的故事呢?不过,等我歇口气再说。

    王支书一行赶到乡政府门口时,王将军两个侄儿王文军和王文兵早已恭候在此。

    王文军问:王支书,你们也是来接我大爹的?

    王支书说:是的,我多年就盼望着看看将军一面,梦中都梦见好几次。今日终于成为现实,太好了想不到你们比我们还早些。

    王文兵说:“我们都长这么大了,也从来没有见过大爹,只是在家里看过他老人家的照片,经常都是在梦中见过这位亲人,昨晚上我们两兄弟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等到鸡一叫,我们就起床,走在半路上,天才亮,你看我们还带了手电筒。”

    郑嘉嘉请王文军兄弟讲一讲王将军从家乡走出去的过程,王文军很乐意。他们听父亲讲过,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王将军幼年时很聪明,嫉恶如仇,读书成绩好。只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只读两年私塾,就很不情愿辍学了。他好怨恨那个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他说地主家的孩子读书再不行,也要读书,就是在学校光耍也要多耍几年;而穷人家的孩子成绩再好也读不起书,并且跟着父母早早地干农活,天天在田地里辛苦地干,到收获时除了交租,家里剩不了多少,过不起年不说,平时还要挨饿受冻,苦不堪言。

    有一次,本村一个姓冉的地主家大办宴席娶儿媳妇,幼年的小王爱凑热闹,便到大院子里去玩,站在院坝里,看见大方桌摆着大碗大盘的粉蒸肉和烧白,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说有笑地大口大口地吃着,还大碗喝酒,他真馋得快流出口水了。可因为家里送不起礼金,他便没有跟着父母上席的机会,想美美地吃一顿饭,都不能实现,心里真不是滋味,他十分不满那些富人。他悄悄溜到院坝下面的竹林里,发现有杀猪时倒掉的猪毛,顺便抓起一大把,又不声不响地钻到厨房里,趁人不在,将头发撒到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豆腐烫里,再用大勺子搅了一通,离开了。他这举动,虽然发泄了心头之恨,可惹了大麻烦。就餐的客人们都发现了猪毛,很伤老板的面子。老板质问厨师;是怎么搞的。厨师自己说不清楚,喊冤叫屈。有邻居知道

第一百七十一章 荣归故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