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来看看,这是今年各个州府安排的粮种耕种。”
    朱标拿起一份稿子,走到老朱面前,递给他:“去年应天府粮食丰收,除了留于百姓足够的口粮,多出来的,朝廷按照市场价收了回来。”
    “加上去年黄兄弟一直在给咱们大明运送粮种,现在朝廷存有将近三百吨的粮种。”
    “虽然这点粮种还不足以让整个大明都种上,但可以让出粮的州府种上。”
    三百吨粮种!
    这在去年刚认识黄轩时,老朱从未想到的数字。
    接过稿子,老朱粗略的看了一遍。
    上面的地区侧重在湖广地区(今湖北、湖南)和江南地区(太湖流域及长江下游)。
    这些地区,的确是大明产粮重地。
    当然上面这些是水稻高产地方,而小麦则选了华北平原的海河平原北部(今北京周边)。
    “这事办得妥当。”
    老朱颔首道:“三百吨...嗯,虽不够铺满大明,但精耕细作几处大府,足以让明年的收成再翻一番!”
    “百姓有粮,朝廷有税,军士有饷,这才是根本。”
    “不过。”老朱想了下,叮嘱道:“标儿,这粮种分发,务必要让户部盯紧了。”
    “哪家勋贵,哪个衙门,敢伸手截留一粒种子,敢克扣百姓半分,咱剥了他的皮!”
    “这高产粮种,是咱大明强盛的根基,谁敢动歪心思,就是掘大明的根基!”
    朱标给了老朱一个放心的眼神:“爹,你放心,除了有户部盯着,还有锦衣卫盯着,并且发放粮种都有登记,出不了什么问题。”
    现在已经过了元宵,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
    粮种要在春耕之前,送到这些地方才行。
    “对了,爹,还有一事。”
    说完粮种的事,朱标又道:“今年应天府的税收,恐怕比不了去年。”
    老朱闻言眉头微皱:“这是为何?”
    朱标解释道:“爹,你忘了?咱们把山东还有广东设为特区之事?”
    “京城好多商人,虽然没有把产业搬离,但今年他们发展的中心,必然是这两个地方。”
    “尤其是广东。”
    
第454章 这帮子商人,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