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户部,担任户部侍郎。
    以后说不定能混成户部尚书呢!
    不说什么尚书侍郎,但凡能长留在京城做官的,哪怕是个九品的芝麻小官,都是其他地方官员不能比拟的。
    俗话说,京城官员自动升两品!
    可见京城官员的权力有多大。
    大家做官是为什么?不就是手中权力吗?
    有了权力,干什么都方便!
    既然京城能被设为经济特区,那其他地方为什么不可以?
    要知道京城不管是地理条件还是产业作坊,或是经商氛围都不算是最好的。
    老朱静静听着下方争辩的朝臣,心中叹了一口气。
    果然,这一天还是来了。
    之前标儿建议,再设一个特区,专门从事海贸。
    想要做出一番成绩的布政使,哪个瞧着京城不眼红?
    有政绩,才有升迁。
    不过,盲目扩张“特区”,并不是好事。
    摊子铺得太大,资源分散,监管不力,最终只会一地鸡毛,甚至可能滋生腐败,动摇国本。
    特区,需要的是示范效应,是可控的试验田。
    老朱去过后世,自然了解后世发展。
    像广州府,海贸根基深厚,是南洋门户,后世第一个开发发展的,便是广州。
    福建(尤其是泉州),宋元时期的海丝重镇,民间海商活跃,在后世同样被设为特区。
    这两地,是撬动海贸、引入新风的理想支点。
    老朱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那笃笃声不大,却奇异地压下了殿内的嘈杂。
    “好了。”
    老朱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诸卿为国分忧,争相请命,其心可嘉。”
    “不过,设立经济特区特区,非为恩赏,也不是某些人敛财之地。”
    “经济特区乃为国策试验,关乎大明未来经济之兴衰。”
    老朱顿了顿,看向群臣:“咱深知诸卿之热忱,然国之资源有限,朝廷精力亦有限。若遍地开花,恐力有不逮,反失其效。”
    此
第399章 想设经济特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