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5章 你想上大学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赵部长这说话的语气,不由地让她想到了那句经典名言,“老许,你要不要老婆?”

    可问题是,现在才1970年,距离国家正式恢复高考还有七年多的时间。

    也不是,1973年倒是短暂的恢复了一次,只不过后来好像被一个白卷考生给毁了。

    想着这些,姜姒忽然反应了过来。

    赵部长说的应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大学。

    果不其然,这个念头刚冒出来。

    赵部长就从抽屉里拿了一份文件出来。

    “小姜,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姜姒接过看了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醒目的红色的大字。

    《京大,清大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

    落款时间是1970年6月27号。

    报告很短,大概意思就是经过三年多的大运动,京大和清大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

    于是乎,便计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招生。

    学制分两种。

    一个两到三年的普通班。

    另外还有一年左右的进修班。

    教学内容上,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除此之外还会开设以备战为内容的军事体育课。

    招生对象则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学员。

    穿书之前,姜姒也看过不少这方面的小说。

    所以,她一眼就看了出来。

    这个应该就是后世常说的工农兵大学。

    受时代影响,这个时期上大学,重点不在于考试,也不在于文化水平,而是推荐。

    申请人通常都需要二到三年的的实践经验,这个实践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当兵,下乡插队,工厂做工这些都算。

    像她这种挂靠单位的也算。

    当然,前提也是她的履历足够好。

    见姜姒一脸凝重,赵部长适时开口道:“小姜,这个机会很难得,咱们单位有三个推荐名额。”

    “要是你有这个想法的话,推荐材料到时候我们来准备。”

    这是国家自六六年中断高校招生以来,首次恢复招生工作。

    试点的这两所学校还都是京市顶尖的高校。

    可以说,这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于公于私,他都觉得姜姒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去大学里好好深造一番。

    毕竟这个年代大学的含金量可比高中要大的多。

    这点从工资定级,职称评选,以及福利分房上面都能体现出来。

    赵部长爱才也惜才,于是乎,他便将这些话全都说了出来。

    李教授对此也是感慨颇深。

    和姜姒相处的这几个月,他们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

    他知道姜姒是个极有天赋和想法的人。

    从她的身上,他真的看到了无数种可能。

    这事要放以前,他说什么也要劝她花个几年的时间去大学里沉淀一下。

    可问题就是,这次上大学完全是推荐制。

    这也就意味着,生源的质量上完全没办法把控。

    所以在收到赵部长的眼神时,李教授并并没有立刻劝说。

    而是站在中立的角度上帮她分析了一下,这件事的利与弊。

    “情况就是这样,具体还得看你自己的

第325章 你想上大学吗?-->>(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