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0章 不居功过见担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木可成其势。唯有甘愿汇入千万条默默无闻的溪流,方能成就那浩瀚奔腾、滋养万物的力量,永不止息。”

    **过不推诿关**

    混沌光影流转,现出一间气氛凝重的府衙议事堂虚影。知府大人独自立于堂中,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关于赈灾不力的卷宗,指尖因用力而发白。他低垂着头,仿佛肩上压着千钧重担。下属在一旁,面露不忍,低声劝慰:“大人,此事……实乃那奸商太过狡诈,伪造仓单,欺瞒于您啊!非您之过……”

    知府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却无半分推诿之意,声音沙哑而坚定:“住口!我是这一府百姓的父母官!百姓挨饿,流离失所,乃至有人饿死,这便是我的过!

    天大的过错!推给谁,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都洗刷不了我心头的愧悔!” 他不再多言,毅然铺开纸张,亲自研墨,挥毫泼墨,亲手写下言辞恳切、字字锥心的《罪己书》,痛陈己过,请求朝廷严惩。

    他自请降职三级,未等朝廷批复下达,便已轻车简从,日夜兼程赶赴重灾区。没有仪仗,没有官威,他脱下官袍,换上粗布衣衫,与灾民同住在四面透风的窝棚里。

    每日亲自分发粥粮,查看疫情,甚至蹲在泥地里,为饿得直哭的孩童一勺一勺喂下那寡淡却救命的野菜粥。他面容憔悴,双手布满冻疮,却始终守在灾民身边,直至灾情彻底缓解,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悄然离开。后来,朝廷查明真相,奸商伏法,恢复了他的官职。

    然而,当地百姓口中传颂的,却永远是那个在寒冬腊月、窝棚泥地里,给孩子们喂粥的“罪官大人”。

    “过不推诿的‘过’,”叶昭凤凝视着虚影中知府在寒风中修补漏风窝棚的身影,那身影渺小却如山岳般沉重,“绝不仅仅是口中认错、面上羞愧的姿态。它是将那沉重的责任,那因己之失带来的苦果,真真正正地扛在自己肩上!是内心响彻着‘我错了’,然后毫不犹豫地用行动去践行‘我来改’!” 她想起自己初登大宝时,因一时轻信外戚之言,导致漕运调度失误,延误了南方赈灾粮草。

    面对汹汹物议,她当庭取下象征至高权力的九凤金钗,掷于玉阶,以此自惩,并立下军令状,亲自督办,最终力挽狂澜。“唯有将过错扛在肩上,你才能看清脚下之路究竟在何处偏离了正轨,才能找到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重新走回那条光明坦途。”

    楚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虚影中那封《罪己书》上。那字迹遒劲有力,力透纸背,每一笔都承载着无边的愧疚与改过的决心。他轻声道:“脱凡境的‘勇’,是彻悟了‘过’并非人生的污点与耻辱。它是立在歧路之上的醒目路标——唯有敢于正视它、承认它,才能真正理解它所指明的错误方向,才能将它踩在脚下,化为前进的基石,而非被它绊倒,永远困在悔恨的泥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