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
而且看样子,临时工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整个鼓楼厂才两万出头的职工,这要是继续塞人进来,那就真的是一个职位两个人干了。
其它工厂和街道企业,情况也差不多,最夸张的是一个职位五个人在做。
本钱雄厚的工厂还好说,可那些本就勉励支撑的单位,日子真就难熬了。
他要是民企老板,自然巴不得职工越来越多,工资就能压得更低么。
可鼓楼厂是京城工业系统的名片,自然不能做这样的事情,也没必要。
他不仅要将新增的工人全部吸纳,而且还不能是简单的安置,一定要将他们全部运转起来。
鼓楼厂可是他的心血,容不得被糟蹋。
正好,刚才那位中年人主动上门,直接给武志看了一份鼓楼厂下属三产公司的筹办申请,还有如何安置那么多的临时工。
文件中,说得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而且还有实例作为证明,很有说服力。
再加上,中年人和其背后的一票人等,都是在南华读了大学大专以及中专回来的,和他天然就是一路人。
所以,武志自然会支持一把。
只是,要如何支持才能让效果最好,就是他该考虑实施的事儿了。
要说京城的众多单位企业里,和南华联系最紧密的,自然就是鼓楼厂。
从七二年开始,鼓楼厂就将厂里子弟学校的适龄高中毕业生,派去南华继续读书深造。
当然了,这事儿全凭自愿。
可每年,都有差不多三分之一以上的高中和初中毕业生,被送去南华。
从七五年开始,就陆续有从南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鼓楼厂子弟毕业,然后返回国内接受安排。
刚开始,他们大部分都是返回鼓楼厂工作!
毕竟,南华才刚刚建立一年多时间,其大中专教育资格虽然得到国内承认,可国内却不怎么认可其教学水平,其它单位不一定乐意接收。
可实际上,这些学生的能力都相当不俗。
鼓楼厂能在改开后,发展速度没有丝毫减缓,反而还在加速的主要缘故,就是这一批接受过南华
第七百零四章 抄作业谁不会啊?(求月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