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宰辅大相公富弼也不例外。

    不足三十个字的核心内容,让人移不开目光,茅塞顿开。

    秘密建储!

    “如此一来,岂非只有宗室、太子之分,而无皇子?”刑部尚书欧阳修问了一句。

    说着,他望向江昭。

    过往的立嗣流程,一向是宗室过继为皇子,皇子再立为储君。

    这也是一贯的立储流程。

    “正是。”江昭点头。

    欧阳修了然,闭目思量。

    “可不立皇子、太子,则无东宫班底,择一宗室仓促承继大宝,怎能服众?”礼部尚书王尧臣适时问道。

    作为正二品官员,内阁大学士以下顶点的存在,他绝对是反应最厉害的官员之一。

    说是疑问,实则不如说是在给江昭递话,让他说出这个制度对于文人的一些好处。

    “官家若有意立嗣,自会择选文武托孤大臣。届时,有德高望重者支撑新帝治政,组为新君班底,自可服众。”

    江昭的回答,让不少反应稍慢的文官都眼前一亮。

    托孤文武大臣!

    这意味着什么,实在不难想象。

    这对于臣子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

    自古及今,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

    有着托孤之举,新帝上位,老臣断然不会失势,而是趋向于慢慢的过渡官员班子。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如今,两王相争,拉拢的官员其实都还相对集中于三品以下的官员。

    三品以上官员,尚且少有站队的人。

    一旦有了这个制度,皇帝定然得临终托孤,以保证他钦定的正统得以上位。

    自古以来,臣子为何站队?

    为的就是新帝上位以后,不失去权势。

    有此托孤之法,六位内阁大学士已经无须下场!

    党魁不下场,其余三品大员自然也无须下场。

    有了这两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大臣心中都有了决意。

    “若储君不显,诸王各怀异心,朝臣如何自处?恐酿成党争祸国!”有性子一向谨小慎微的官员问了一句。

    这些官员,性格相对稳一点,做事也更多考量后果。

    江昭从容解答:“汴京东郊,英国公掌十万大军,自可维护正统。”

    那位紫袍大员点了点头。

    谁都知道英国公掌握兵权,但凡有正统,宫变贼子就几乎不可能成功。

    十万禁军,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此法新创,可有先例?”有官员问道。

    江昭举目望去:“汉武帝巫蛊之祸,立幼子刘弗陵,隐而不宣,临终托孤。”

    几个问题一问,臣子心中都有了一定的决断。

    “诸位爱卿,怎么看?”赵祯起身走了两步,缓缓问道。

    从江昭这份立储之法呈奏上来的那一刻,这位年迈的老皇帝就已经又有了安全感,再也没有坐立不安。

    “老臣以为,可!”韩章躬身,率先支持。

    废话,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这件功劳,一旦实行得好,足以让爱徒史书留名。

    甚至,完全可以说这种处理方法是“皇帝无子,如何立储”的典范。

    就连他这个老师,也将为之受益。

    如今,富大相公注定退位。

    本来,官家就相对看好他一些。

    要是有人还想要竞争,那就未免得再来一场政斗。

    如今,有此立储之法一份,他已经从容脱颖而出。

    好徒弟啊!

    “臣以为此法甚好。”王尧臣、张方平等六七位韩系紫袍大员相继点头认可。

    老大都发话了,底下人跟着就行。

    更何况,他们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出现这么一份立储之法,究竟意味着什么样的好处!

    老大,要登顶了!

    “不差。”富弼大相公双目微睁,点了点头。

    作为无子之人,他一心想的都是怎样不出差错,确保身后之名。

    如今,有此一法,他的名声算是彻底保住。

    起码,史书上记载的“拉龙袍”一事,绝对会偏向于赞扬他的气节。

    这个法子,甚好!

    “臣以为,此法不差。”内阁大学士王钦若心中暗叹。

    这宰辅大相公之位,怕是与他无缘。

    同样的,申阁老、庞阁老、文阁老也相继表示认可,心中也都是差不多的一叹。

    都已经走到了位列台阁的地步,过些日子百官之首的位子就要空缺,任谁心里都得有点想法。

    本来韩章就占了年轻的优势。

    

第六十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