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9章 和平的幻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字,也知晓世理。奈何周末乱世浮萍,不幸家道中落,身不由己,几经辗转到了阻卜部。这其中的曲折心酸,实在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

    可汗见我识的几个字,便除去奴籍、引为幕僚,倾心向交。只教我在帐中写写画画,不必去养马铡草、挑水拉车。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在下自然也要尽力报答,虽死无悔。

    况且我家可汗与草原上的其他部酋不同,他对汉人没有偏见,对凡是投靠他的人皆是一视同仁。而且他的目标是统一草原,让各部落之间再无杀伐离乱之苦,让牧人能够安心放牧,让孩子能够平安长大。

    所谓得道多助,可汗与郑皇陛下一统九州的用意如出一辙,三位兄台分别出自关中、燕赵和中原,却能为天家效力,我又有何差?族别,是阻卜部最不看重的东西。”

    嗷……

    凌晨三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心里都对这个韩天齐升起一丝高看之意。原来是这么个事,那确实没话说,授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是做人基本的准则。

    “这两年乌古在你的辅佐下,几乎是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兼并了漠北草原各部,只剩下进气多出气少的高车和地处偏远的靺鞨,我很好奇他接下来打算干嘛?”

    有好感归有好感,天然的敌对关系摆在这里,大家很难做朋友。

    你之不来,一如我之不往。

    韩天齐面色轻松的对凌晨说起了自己的理想:“自古以来,长城内外一直互相攻伐,有胡马南下中原建宗立庙,也有汉旗北出草原勒石燕然。

    在下以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皆是因为双方互不相同、缺乏信任和交流。如今在下在漠北也算能说得上一两句话,诸位又是大郑年轻一辈的翘楚,未来更是会成为国家柱石。

    若是我们能一同向各自的君主进言,在边境开放互市、建立处理边疆事宜的衙门司署,互通有无。中原可以得到大量牛肉、马匹、皮革和羊毛,草原也可以获得粮食、布匹、蔬菜和盐茶,自然也就不用打生打死、互相仇恨敌对。

    若真能促成如此局面、开数十年之和平,于我等、于各自百姓、于两家君王都是无量功德。这也是我亲至汴梁的原因,为的就是让郑皇陛下看到阻卜的诚意。

    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希望郡公也能作为使节前往草原,与我家可汗一同商议此事。我家可汗一向敬重豪杰,对郡公的威名也早有耳闻,必定会尽地主之谊,让郡公宾至如归。”

    哦?

    难怪这小子敢跑到汴京来,合着是把大郑架起来了啊~

    这么一来,大郑就不好对他做什么了,阻卜部一心想要和平,派了南院大王来觐见,可谓是诚意满满。如果他在大郑的地界上出了事,阻卜部南下可就师出有名了。

    而且大郑内部、尤其是边疆州府的百姓也会对朝廷产生微词,人家草原人都想和平相处了,你们为啥不答应?难道你们想为了一己私利,让我们陷入战火之中?

    这么一来,怕是会有不少人心里向着阻卜,尤其是阻卜部现在没有民族区分,去了也不会不受待见或者处境艰难。

    身居高位的韩天齐就是最好的广告。

    屋子里的三人虽然年轻,但都已经是成熟的政治家了。韩天齐提出的想法很好,在明面上确实没有问题,这是双赢的好事,对两国百姓也都有好处,谁都不能说他的想法不对。

    但问题是,如何建立信任呢?

    这玩意就像《核武器削减条约》,核武器太危险了,大家都不要拿它做武器,用它来发电造福人类多好,你们大家说是不是?

    想法是很美好的,也确实是所有人内心的真实愿望。但问题是,谁敢真的削减?

    我削减了两百枚,他也削减了两百枚,可是谁知道他有没有偷偷多造八百枚?

    要是信了,这辈子绝对有了。

    二毛真的销毁了,然后呢?

    

第389章 和平的幻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