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8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种华丽艰深文风的名士,听到这开篇,已忍不住微微颔首,面露激赏之色。

    盛名之下,无虚士!

    此文气势之盛,辞藻之工,确实不负刘几盛名!

    “至若祁山六出,武侯尽瘁。仲达固守如磐,避其锋锐,纵巾帼之辱加身,犹深堑自守。非无争衡之胆,盖知‘强弩之末,难穿鲁缟’也。洎乎辽东跋扈,公孙渊僭号辽隧,则千里徂征,凿堑围襄平,驱玄甲破溟涬,决滂沱灌孤城,终使渠魁悬首。”

    此段写司马懿的主要军事功绩,也就是抵御诸葛亮、平定辽东,刘几承认其才能,但笔锋处处隐含贬抑,诸如“纵巾帼之辱”的避战,“决滂沱灌城”的用兵狠辣。

    同时,铺陈排比,辞藻极尽渲染,典故运用娴熟,将一场场战役充满诡谲之感,强化其“枭雄”而非“名将”的形象。

    听众中,那些偏好文采和气势的人,听得更加投入,暗暗赞叹刘几驾驭文字的功力。

    吏员朗读的声音愈发铿锵。

    “当魏明践祚,仲达则韬鳞九阙,戢翼丹墀。彼曹爽之流,侈然秉钧,竟日宴游,视庙堂为琼苑。仲达独伏若周庙欹器,默运阴符,外示羸疴,内淬霜锷,倏忽锁重关而举雷霆。”

    这一段开始转入司马懿的政治权谋,刘几用“韬鳞”、“戢翼”形容其隐忍潜伏,用“周庙欹器”,也就是置于宗庙的倾斜易覆的盛水器,喻谦抑自守,以及“阴符”、“羸疴”等一系列精心雕琢的文字,将司马懿描绘成一个深藏不露、阴险狡诈、处心积虑的阴谋家。

    至于“锁重关而举雷霆”一句,则将政变写得极具戏剧张力和视觉冲击力。

    “昔三马窥槽,谶语早萦铜雀;今六龙衔辔,祯符已耀铜驼。盖将金縢之匮,托于儿曹;九五之尊,遗乎孙嗣。”

    “观其袖底藏兵,笑谈弥瘴疠;樽前运局,咳唾化风雷。虽留侯借箸莫窥其奥,陈平剖彗难测其渊。然豢龙鼎镬,鳞甲终焚;种棘丹墀,棘芒反刺。逮永嘉乱起,五胡裂兖,基业尽付,岂非阴鸷之术反噬,机诈之谋纵焚乎?”

    这两段刘几先是引用谶语、祥瑞征兆暗示司马懿篡位早有预兆,以张良、陈平两位著名谋臣作比,极言其权谋之深不可测。

    

第248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