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的成果有明显漏洞,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深度复盘和拿出铁腕解决方案,而是试图用‘用户口音’来解释。
这说明团队可能存在着回避核心问题、自我安慰的氛围。”
她顿了顿,继续道:
“陈总那几句话,目的是:第一,立刻打掉任何侥幸心理和借口文化;
第二,把问题最核心的部分直接剥出来,摆在桌面上。
那就是你的技术不行或者方向错了;
第三,给出明确的行动指令和deadline(最后日期),逼他们必须在极限时间内找到出路;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暗示最坏的后果(换人),并非威胁,而是清晰地告诉他们这件事的重要性等级和公司容忍的底线。”
“他其实都不能算是在骂人,是‘问题本身’以及‘解决问题的低效方式’。
在这里,眼泪和自尊心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拿出结果才是唯一的通行证。
你以后会习惯的。而且,”
林雨晴微微笑了一下,“能被陈总这样‘骂’,说明他还在给你机会,还在投入精力思考你的业务线。如果他只是客客气气地说‘行,知道了’,那才真的危险了。”
这番话,像一把钥匙,为赵梦打开了理解顶层决策逻辑的一扇窗。
让她看到了一种高效的管理哲学和领导力。
这让陈默的形象更加复杂,也让林雨晴作为“解读者”和“导师”的角色更加重要。
今天这一切,尤其是看到林雨晴如何平静地处理这种高压后的余波以后,赵梦心里那份对林雨晴能力的认知又加深了一层。
林雨晴不仅在吃饭的时候给她拆解了逻辑,还在早上给那位王总的秘书发了一条微信,委婉地提醒一下下周一的deadline(最后日期),然后提供一些资料调取的协助。
达了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些程序性的支持。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梦看到了林雨晴如何游刃有余地协调各路高管、如何精准地理解并执行陈默的意图、如何被视为决策链条上重要的一环。
她心里不可避免地生出一丝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