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内全面切换高端设计流程(原时空不可想象)。
意识到OPC等底层工具差距,“神工”项目已紧急启动(原时空认知和行动更晚)。
人才与协同: 孟良凡提前2年+加盟(最大变量)。设计-工艺-EDA深度协同机制初步建立,效率远超原时空各自为战。
整体态势: 虽仍艰难,外部压力更大,但手中已有牌可打,技术路径清晰,团队斗志旺盛。从“绝望等待”转变为“主动攻坚”。
他的笔尖在右侧的列表上稍作停留。
然后,在N+1良率和OPC两项下面,重重地画了两条波浪线,表示这是依然严峻的挑战。
写完这些,他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在两栏文字之间来回扫视。
左侧是冰冷而残酷的现实,是他前世亲身经历却无力改变的困局。
右侧,则是这一世,他凭借先知与决断,呕心沥血一步步扭转出的新局面。
每一个字的差异,背后都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艰难博弈、以及整个团队倾注的汗水与智慧。
一种复杂的情感在他心中涌动。有欣慰,有自豪,但更多的是一种如履薄冰的清醒和巨大的责任感。
“进度快了很多......”他喃喃自语,指尖点着右侧的文字。
“中端芯片能用了,高端研发没断,EDA成了有力的武器而不是拖后腿的短板......
但是,还远远不够。”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那两条波浪线上。
“N+1的良率墙,EUV的封锁,OPC的大山......这些才是最关键的硬骨头。
现在的优势,只是让我们拿到了入场券,有了和对方在同一张牌桌上继续玩下去的资格。
但游戏,才刚刚开始。”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的右下角,用力写下了八个字,既是总结,也是对自己的警示:
“曙光初现,荆棘仍在。”
陈默把这一页撕了下来,放在桌子上,目光在这轻飘飘的一页纸看了又看。
过了一会儿,随着“哒”的一声,一朵橘黄色的火焰在办公桌上方出现。
很快,一阵青烟过后,这一页纸便化作灰烬,安静的躺在陈默最爱的紫铜香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