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忘记满怀敬意的对那位年轻的先生说上一句:“愿上帝保佑您!”
    就当场上的氛围因为米哈伊尔的到来而变得愉快、轻松起来的时候,米哈伊尔在笑着跟别人说话的同时,也是看着这样的场面微微有些出神。
    其实严格来说,米哈伊尔并不确定他在商业上究竟能不能取得成功,究竟能不能让工厂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再额外做一些别的事情。
    但终究,还是努力来做点事情吧。
    毕竟米哈伊尔的消费不算高,并且最不济都有文学上的收入作为保底。
    眼下正在修建的这座工厂,自然就是米哈伊尔之前提到过的玩具厂了,虽然样品已经有了,但想要大规模生产,肯定还是得扩大一番规模。
    说起来对于工厂的选址究竟是在伦敦郊区还是曼彻斯特这件事,米哈伊尔之前其实想了好一会儿。
    当然,想的并非全是成本问题,更多的其实还是米哈伊尔想到了恩格斯在1850年的时候会回到“欧门-恩格斯公司”再度经商,如果米哈伊尔选址选的好,指不定还能跟这位导师做一做邻居。
    不过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那还是伦敦郊区最为方便和快捷。
    除此之外,米哈伊尔将工厂选在伦敦的另一个原因便是他已经开启了守株待兔模式。
    简而言之,米哈伊尔正等待着真正能够商用的缝纫机的到来。
    尽管缝纫机对于后世的人来说是一种耳熟能详的机器,但它的诞生过程颇为艰难和曲折。
    1790年,托马斯·赛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缝纫机,但这一发明并未推广开来,而在之后的五六十年时间里,尽管有无数发明家都在试图发明和改良缝纫机,但他们的发明往往只存在于专利当中,并不具备可以推广开来的价值。
    直到1845年,美国发明家伊莱亚斯·豪发明了一款真正能够推广开来的缝纫机并取得专利,不过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接受他的发明,以至于饥寒交迫的伊莱亚斯·豪不得不让自己的弟弟在1846年的时候来伦敦寻找机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在九月份之后。
    只可惜在英国这边他的发明也并未受到太大的重视,以至于他不得不重新回到美国,然后开启另一番新的际遇。
    但对于米哈伊尔来说,他肯定是不能将送到嘴边的鸭子给放跑的,首先既能投资这位发明家一手,买来他的缝纫机在英国的版权,其次米哈伊尔也完全可以雇佣这位老哥,然后将自己脑海中的一些简单的构想说给这位发明家听,让他试试能否将这些东西变为现实。
    毕竟有些东西就得真正的专业人士来,不然米哈伊尔自己摸索还不知道要花费多久的时间。
    规划这件事情的同时,米哈伊尔也是又找到了承包商,询问他工厂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改造完成,对此承包商也是赶忙回答道:
    “尊敬的先生,工人们的工作热情很高,进度也比我想象中的要快上不少。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能彻底完工。”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的话,倒是足够让米哈伊尔来上一场短期旅行了。
    在确定完这件事情后,米哈伊尔暂时放松了下来,接着他跟在场的其他人一样,喝起了茶吃起了点心。
    而不经意间看到那些依旧瘦弱的孩子时,米哈伊尔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威廉·布莱克的《扫烟囱的小男孩》:
    “我母亲死的时候,我还小,
    我父亲把我卖给了别人,
    我当时还不大喊得清“扫呀,扫呀,”
    就这样白天扫你们的烟囱,晚上在烟灰里睡觉。
    ……
    汤姆睡着了,梦见了这样的情景,
    迪克、乔、南德,杰克等千千万万个扫烟囱小孩
    统统被锁进了黑棺材。
    ……
    后来来了个天使,拿了把金钥匙,
    他打开棺材放出了孩子们(真是好天使!)
    他们又跳又笑地来到了草地上,
    洗浴于河水,晾晒于阳光.”
    总之,继续向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