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的政策。
    张温也属于这一类人。
    他的看法和朱元璋差不多。
    心里想着,大概是这位东宫三殿下,承继了太子殿下的仁德爱民之心,如今有望走上天下至尊之位,少年意气,或者说类似于新官上任三把火,迫不及待地就想做点什么。
    仁德爱民之心。
    在张温看来,这一点对于一位帝王来说十分重要。
    历朝历代,大多亡于暴政——百姓但凡还能有一点活着的念想,都不至于到揭竿造反的地步。
    他们这群人当年就是活不下去了,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大明。
    朱允熥这个出乎预料的举动。
    尽管鲁莽意气。
    却令张温心里多了几分敬佩之意,也从心里希望,这位东宫三殿下当真可以坐上那个位置。
    所以他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
    不过张温始终觉得。
    朱允熥心中或许已经自有了一番盘算。
    一个能在吕氏手底下隐忍十数年的孩子,怎么可能在这种紧要关头上鲁莽行事?他能把他们这群淮西勋贵搜罗到这里来,不可能不明白,这群人是他唯一的政治资本和依仗。
    张温此话一出,乾清宫内凝沉的气氛瞬间缓和了不少——对日后大有裨益?如果这份裨益能弥补他们的损失,倒也不是不值得一听。
    因此,众人的目光“刷”地一下又集中到了朱允熥身上。
    朱允熥不经意地看了张温一眼,心中觉得有趣,暗暗记下了这张面孔。
    当然,现在不得不提出的矛盾提出来了,他当下最重要的是:解决这个矛盾。
    面对众人的目光。
    朱允熥内心开始酝酿情绪,面上作出一副无奈为难的神色,叹了一口气,这才缓缓开口:
    “其实,各位的顾虑,我心里都是清楚的。”
    “只是当下的处境,各位叔伯公心也明白。”
    “有诸位在朝堂上说话,当然都是很有分量的,可这朝堂上能说话的,不止咱们淮西一脉。”
    “在允熥心里,咱们都是自家人,心里肯定是偏向于诸位叔伯公的,可我却不能在外表现出这种偏颇。”
    “否则就会成为那些文人攻击的借口。”
    “诸位也知道,要想在龙椅上坐稳,我的处境还十分艰难。大
第22章 这就又天下大乱起来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