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4章 再补阁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此外如果帮着李芳出宫养老,那李芳是不是能推荐一名司礼监的继任者?

    登莱市舶司太监张诚和苏泽的关系密切。

    登莱市舶司是仅次于月港开海的北方港口,又是大明水师的驻地。

    登莱市舶司还负责铸币,是北方最重要的港口。

    张诚为人也机灵,几次元宵灯会登莱市舶司都进献花灯,在皇帝心中也是挂上号的。

    如果张诚能增补进司礼监,那自己也能在司礼监有了“自己人”?

    苏泽准备给张诚写信,告诉他这个消息。

    政治就是这样,有时候你比别人早知道一点,就能比别人得到更多。

    这也是官员都聚集在京师的原因,有的消息传到地方,黄花菜都凉了。

    除此之外,如果要增补阁臣,自己又能得到什么?

    苏泽又想了想,几个候选人里,王世贞和李一元和自己的关系不错,殷士儋是自己的老上级,关系算是凑合。

    内阁距离自己还是太远了,但是一旦这些人升入内阁,又会给六部和九卿衙门带来空缺。

    这样一来,说不定自己也能升一升官?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为什么说混乱是进步的阶梯。

    以前李春芳这尊大佛在朝,朝局平静的如同死水,大家只能安分的干活。

    现在朝廷要出现变更,自然就是龙蛇并起的时候。

    苏泽叹息,即使自己身负系统,也无法改变这种变更。

    只不过好消息是,在自己的干预下,李春芳和李芳,这一内一外都得能等到善终。

    ——

    三月十九日,内阁首辅李春芳再次上书请辞。

    这一次李春芳的奏疏详述自己少年苦读,进士及第后在外为官,至今年近古稀,无法归乡侍奉父母的心情。

    不愧是当时文豪,苏泽看完李春芳这篇奏疏,也觉得情真意切。

    李春芳已经上到这样的奏疏,隆庆皇帝再舍不得,也只能放他归乡了。

    皇帝对这位老臣也给了最大的礼遇。

    封妻荫子,这些待遇李春芳都是拉满了的。

    皇帝又下令,赐驰传,也就是允许李春芳和家人使用驿站回乡。

    又命行人司赐仪仗,护送他归乡。

    并诏令有关部门每年赐他“舆隶八人”,每月馈赠“官廪六石”。

    这样的待遇已经超过了前任首辅徐阶,由此可见皇帝对李春芳的恩宠。

    而且和原时空不同,李春芳不是被言官弹劾被迫请辞的,所以百官也给了李春芳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不贪恋权位,仁孝宽厚。

    带着这份评价归乡,李春芳在史书上的评价就不会太差,而且他任上确实做了很多事情,肯定是要位列大明名相的行列了。

    当然,也有坊间说李春芳尸位素餐,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经常请病假摸鱼,是躺赢了荣誉。

    但是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李春芳躺赢也罢,真的有本事也罢,反正他主政期间,大明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这份荣耀他是肯定受得起的。

    报馆中,罗万化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兄,你不去给李首辅送行吗?”

    苏泽说道:“我已经给李首辅送过行了,今日那么多重臣在,挤过去就是远远见一面,没什么意思。”

    罗万化想想也是,他前一天也单独去拜见了李春芳。

    李春芳和他谈及了办报的事情,临行又赠送他一堆书,让他在办报之余看看黄老的书籍。

    罗万化虽然不知道李春芳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原本就酷爱读书,李春芳也是学术大家,他的藏书自然珍贵无比。

    罗万化收下李春芳的礼物,又听了李春芳的话,今天没去挤人群送他,但是此时又有些伤感,所以才来找苏泽聊天。

    看到苏泽正在奋笔疾书,罗万化问道:

    “子霖兄是要上奏?”

    苏泽点头说道:

    “应天来报,太祖陵寝需要修葺了,所以我上奏朝廷,请求派遣督造太监去金陵,监修太祖皇陵。”

    罗万化点点头,他知道苏泽和应天巡抚海瑞书信往来密切,这估计是应海瑞所托。

    罗万化又说道:“子霖兄,这次增补阁臣的事情你怎么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