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4章 苏公楼建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还是平时更活跃的王家屏说道:

    “子霖兄,我们二人想要外任。”

    这下子轮到罗万化惊讶了。

    庶吉士馆选成为翰林,是多少读书人的追求,这就是科举的青云之路。

    那些翰林院的老翰林们,就算是在翰林院苦熬着,也不愿意离开翰林院,去地方上担任“浊职”。

    王家屏和张位却在馆选成功后,主动要求外任?

    苏泽玩味的看着两人问道:

    “忠伯(王家屏字)兄,明成(张位字)兄,二位仁兄为何要外任?”

    这下子反而是张位回答了,他说道:

    “子霖兄,我们想要外任,还是因为你的文章啊。”

    罗万化疑惑道:“子霖兄的文章?”

    张位说道:“子霖兄在报纸上说,此为‘大争之世’,吾等在翰林院见了那么多蹉跎岁月的老翰林,实在不想重蹈他们覆辙。”

    张位说道:

    “所以我们二人商议,想要外任,做出一番事业来。”

    其实张位也说了一半的理由。

    他们迫切想要外任,也有同辈竞争的压力。

    同辈竞争,来自于周围同辈的压力。

    人一般不会和比自己年长的人竞争,处于同辈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是最好的竞争对象。

    而科举同年,就是最典型的同辈了。

    大家都是同一年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张位和王家屏也都入选了庶吉士,这放在整个大明历史上,也都是堪称辉煌的官场起点。

    奈何遇到了苏泽。

    好吧,就算是苏泽已经超越了同辈的范围,同年的进士早已经不把他当做同辈看待。

    那状元罗万化执掌京师第一大报,身兼东宫讲官,入仕两年就编写完成皇家教材《帝鉴图说》,这份成就又怎么看?

    那可以说罗万化是状元,不用馆选就授予翰林官,起点和别的同年不一样。

    那沈一贯这个正五品的礼部郎中,又立下出使草原奇功的又怎么算?

    甚至不要和沈一贯比,沈藻这个湖广监察御史,刚刚在楚宗案中立功的,还有王任重这个外城巡城御史,稳定京畿治安,刚刚获得刑部嘉奖。

    别人和自己一起进入官场,三年来一事无成,很多没有成为庶吉士的同年,也都在地方上任职三年了。

    这种压力下,王家屏和张位萌生了外任的想法。

    当然,他们选择在馆选结束后外任,那也是为了自尊心。

    如果馆选前提出外任,岂不是说自己没能通过馆选。

    先通过馆选证明实力,再请求外任,那至少也有了翰林院的工作资历。

    王家屏和张位主动请求外任,苏泽自然是支持的。

    大明的内阁体系还是太缺乏基层经验,张居正后的阁臣,基本上都对基层情况了解不足,大明很多政策都浮在上面,根本执行不下去。

    苏泽知道两人的做官的能力,但是有做官的能力不代表有做事的能力。

    既然两人求到自己头上,苏泽自然愿意帮忙。

    他问道:

    “两位兄台,想要去哪里?”

    这下子王家屏和张位大喜,他们想要请苏泽帮忙,只是希望苏泽能说服一下重臣们,放自己两人外任。

    刚馆选的翰林官请求外任,这在大明历史上还没有先例。

    执掌翰林院的是掌院学士张居正,执掌吏部的则是吏部尚书高拱。

    所以必须要这两位阁老赞同才行。

    而众所周知,苏泽和高张二位阁老的关系密切。

    但是现在苏泽不仅仅愿意帮忙说情,还主动提出要帮他们安排去向,这自然是意外之喜。

    众所周知,凡是苏子霖上疏的事情,无事不准。

    张位说道:

    “子理兄,我想要去山西看看。”

    “为什么是山西?”

    “羊毛、煤炭,这些东西都来自山西,草原动荡,京师的物价都很动荡,从未有一省有如此之重。”

    张位说道:

    “所以我想去山西看看,看看煤矿是如何开采的,看看马市是怎么交易的。”

    王家屏则说道:

    “子霖兄,我想要去福建。”

    “子霖兄也知道,我是山西人,从没有见过大海。”

    “大明海疆千里,海贸之盛还要看福建,我想要看看这海贸到底带给大明什么。”

    

第284章 苏公楼建成-->>(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