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是整个巡捕班最喜欢的课程,每次授课的时候大家都听得最认真。
而这位狄主事每次讲解也十分详细,他会结合自己侦破过的案件,一步步拆解自己破案的过程。
就算是李德福这样的老练巡捕,听完狄许的课程也是非常的佩服,如果全天下的巡捕都能和狄许一样,那这天下就没有冤案了。
当然,李德福也知道这不过是做梦罢了。
就算是狄许,也直言有自己破不了的案子。
而且有的案子是可以破但是不能破,但有的案子则是不能破却必须破。
比起案件来说,政治可能才是更复杂的事情。
就在狄许讲课的时候,苏泽悄然走入学堂,听完了狄许的课程后,苏泽也十分的满意,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
——
八月十七日。
大明的中秋佳节习俗已经和现代无异,朝廷按例也放了两天假。
八月十五当天苏泽邀请好友来家中赏月,众人也是好好放松了一下。
不过刚刚结束休沐,苏泽踏入报馆,通政司经历黄文彬就求见。
苏泽记着这个年轻的经历官,似乎是通政使杨思忠身边的人,于是让人将他带进来。
果不其然,黄文彬是来帮杨思忠带话的,请求苏泽去通政邮递司议事。
苏泽只能不情愿的离开报馆。
带路的黄文彬小心翼翼。
通政司的公务繁忙,黄文彬调入京师后,就接了前任经历的缺儿,成为大银台杨思忠身边的佐官。
可仅仅是兴奋了几天,黄文彬就被通政司海量事务压得直不起腰。
比起公务上的折磨,更让黄文彬恐惧的是通政司的诅咒。
自己这个位置,三名前任,分别调任南洋、琉球、澎湖,全都是京师十万八千里的地方。
黄文彬谨慎小心,生怕自己得罪了大银台又被远派。
苏泽并不知道眼前这名通政司经历的心思,只觉得这位年轻经历似乎谨慎沉默过头了,不如杨思忠身边前几任那么机灵。
等到了通政司,苏泽才发现今日杨思忠要见的还不止自己一个人,前任通政使,现任刑部侍郎李一元也坐在偏厅喝茶。
通政使杨思忠陪着前任喝茶,但是两人说话中含枪带棒,似乎并不是那么愉快。
李一元阴阳怪气的说道:
“通政司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杨大人身边那个经历官像个木头一样,一问三不知,也不知道您这位通政使是怎么调教的。”
杨思忠脸上含笑说道:
“那还不是李大人走的匆忙,要不然杨某上奏陛下,请您回来做这个大银台?”
见到两人斗嘴,苏泽恨不得退出偏厅。
说起来这事情也和自己有点关系。
前任刑部侍郎洪朝选就是因为自己的奏疏倒台的,当时刑部侍郎空缺,李一元为了能顺利填补,不肯当时的通政副使杨思忠请辞。
结果是李一元成功脱坑,却让杨思忠坐死了大银台的位置。
双方的仇怨就这样结下,所以苏泽看到李一元也坐在偏厅,自然是十分的惊讶。
见到苏泽进门,两位重臣换上另外一幅面孔。
通政使杨思忠上来迎接苏泽,李一元也离开座位致意,等到三人再次坐下,杨思忠直截了当的说道:
“苏翰林,就开门见山了,今日我和李侍郎请您过来,是因为一件难事。”
杨思忠递来一堆资料,苏泽首先就看到一份联名血书。
原来是这个案子。
苏泽看完了血书,就知道这是明代著名三大案之一的“伪楚宗案”。
隆庆四年,也就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封藩于湖北武昌的楚恭王去世。
楚王留下遗腹子朱华奎、朱华壁,按照大明宗法,应该由朱华奎继任楚王。
但是关于朱华奎的身世,楚藩内部多有质疑。
楚宗质疑的原因也很简单,朱华奎、朱华壁是遗腹子,在他们母亲,宫人胡氏怀孕的时候,楚恭王已经重病。
所以武昌的楚宗有传说,说是朱华奎其实不是楚恭王的儿子,而是楚恭王妃之兄王如言的侍妾尤金梅之子。
第273章 楚宗案-->>(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