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不怕吃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肥忽然有些想刘盈了,前些天他刚收到母亲与刘盈的来信。

    母亲在沛县一切都好,但刘盈来关中的时日又延后了,似乎是因刘盈的母亲不愿意孩子太早来关中。

    刘肥知道刘盈的母亲很厉害,有时换成是自己,站在刘盈的立场上,这样的母亲会让刘肥觉得很窒息。

    在回信时,刘肥劝说刘盈一定要听她母亲的话。

    刘肥又想到或许是父亲已成了沛县的县令,以父亲的声望,刘盈确实也不一定非要来关中了。

    之所以想起刘盈,是因刘肥想起了当初他所讲过的吕家的家学。

    刘盈小时候除了与自己一样读夫子荆的书,但刘盈也会学他的母亲所教的吕家家学,也就是贵族才有的学识。

    那时,刘肥很羡慕刘盈。

    但现在,在关中读了书之后,刘肥反倒觉得刘盈活得挺辛苦的。

    收回心神,刘肥看着离开的学子们,依旧抱有羡慕的目光。

    夫子隹劝道:“皇帝将军役的年纪提到了二十岁,你以后等年满二十,再去边关戍边两年,你的才学也能够在丞相府任职。”

    刘肥十分渴望成长,他很想现在都年满二十,去了边关戍边两年。

    刘肥得知衡去了边关,其实衡才十六岁,后来刘肥才知道,原来衡是皇帝的儿子。

    刘肥知道了衡的身份,那自己与他就再也不是朋友。

    将来很有可能再见不到了,因两人的身份太过悬殊。

    隹道:“今年清明,去拜拜荀子。”

    太学府的学子没有强制学子们拜荀子,但学子们都是读诸子百家的,不论拜哪一位都是可以的,不论是拜墨子或者是老子,都不会有人拦着。

    夫子隹比较喜荀子的学识,因此就会拜荀子,毕竟那是祖师一般的人物。

    如今还是农忙时节,潼关城没有往日这么热闹了。

    小公子礼从太学府门前,见到了刘肥与夫子隹,而后快步走向了郡守府。

    刘肥也认识礼,几乎太学府的所有学子都知道这个谦逊好学的礼是衡的弟弟,也是皇帝儿子。

    是因当年太学府刚建设时,礼当着很多人的面喊了衡一声兄长,这两兄弟几乎长得一样,只是礼看着更瘦弱。

    而公子衡与章敬是潼关城中最优秀的学子,全城的学子都知道这两人,也几乎是潼关城所有女子倾慕的少年。

    但如今,这两人正在北边戍边,刘肥也知道在太学府的公平制度下,就算是皇帝的儿子公子衡,都要去北方戍边,更何况其他人。

    因此说起戍边,人们自是没有怨言,连皇帝的孩子都要去军中,人们都信服这样的皇帝。

    少年们之间也会拉帮结伙,而衡与章敬无疑是整个潼关的少年们之中,最顶端的两位,几乎是做到了一呼百应。

    因此先前的公子衡在潼关城早就建立起了十分巨大的声望。

    刘肥收回目光,跟着夫子隹走入了太学府内。

    礼来到了郡守,在这里见到了李左车,又道:“郡守呢?”

    李左车回道:“郡守去华阴县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不怕吃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