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七章 新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早就成家了,也不会独身这么多年。

    张良真的回了县里,继续他的支教事业,有关韩夫子的事迹会一直留在蜀中。

    秦新帝登基的二月,韩夫子的又一批学子离开了蜀中,来到了关中用他们学到的学识来关中考取一个能在新帝治下成为官吏的机会。

    正值二月,有一群人回到了各自的家乡,他们原本是在各地当值的将士,如今得到皇帝的旨意,放归回乡了。

    他们有的在各地当值已有数年不归家,有老秦军归回家中发现父母已老迈,见到孩子已长大,还有与家人抱在一起。

    还有更多的人脱下了甲胄,换上了布衣离开了当值的各郡,回了家中。

    嬴政与李斯坐着马车来到了三川郡,本想在这里散散心,见到了将士们归家的一幕,这些人回家之后,就能够投入来年的耕种。

    “你说一旦有了战事该如何是好?”

    李斯回道:“他们离开前都画押了文书,一旦有战事,战事需要他们为了维护国家,他们会重新披甲上阵的。”

    嬴政道:“当年诸侯王谁不希望兵马越多越好,扶苏倒是希望兵马越少越好。”

    李斯回道:“田地要人耕种,往后的兵事多半是重边防,重关中,而各地的兵马依旧薄弱,将各地的治安交给郡县的官吏,以后兵马只对外,不对内,这是公子对世人的保证,以诚相待,庶民们自然会明白皇帝的心意。”

    嬴政望着马车外的景色,天依旧寒冷,低声道:“朕还想去泰山看看。”

    夏无且道:“皇帝有旨意,不得远行。”

    一想到现在不是皇帝了,嬴政又颇为无奈,来三川郡游玩还是礼这个孩子向他的父皇争取来的。

    李斯道:“洛阳城就要修建好了,不如在此地多留一些时日?”

    嬴政缓缓点头。

    北方,贺兰山下,此地还在飘着大雪,衡正在挥舞着手中的长槊,寒风中长槊挥动得呼啸作响。

    章敬没有解下身上的皮甲,嘴里嚼着牛肉干,又道:“过两年小公子就要入军了。”

    衡在边关已有一年,如今的贺兰山就是秦的边关,他停下动作,将长槊放回一旁的架子上,在冷空气中呼出一口热气,回道:“今年军役又来了多少人?”

    章敬道:“五千人。”

    现如今的北方边军有两万余人,原本有五万多,但蒙恬大将军回去时带走了绝大部分,而且也都是老秦军。

    有了皇帝的旨意,中原各地的老秦军也都回去了,现在也是北方边防最薄弱的时候。

    即便是薄弱也不是匈奴人可以冒犯的,现在的漠北几千里见不到几个匈奴人的牛皮帐篷。

    公子又去了燕地的长城,正在整顿着北方的边防,而现在的贺兰山的边防,全在都尉董翳的看管下。

    公子衡对董翳是颇有不满的,其实董翳是当年的丞相李斯安排的。

    现在李斯都不是丞相了,公子觉得董翳的能力不该在贺兰山任职都尉。

    衡更喜欢章平此人,也就是章敬的叔叔,如今的贺兰山大营的主将之一。

    公子高去了东北之后,蒙恬也回了关中,这贺兰山的大营就是章平为守将。

    “章小将军,太仆丞的文书。”

    在河西走廊有一个太仆丞叫韩信,此人为皇帝掌管着西北的所有战马。

    随着文书而来的还有三百匹上好的战马,章敬看了看公子衡。

    衡道:“我不想看见那个董翳。”

    章敬只能拿着文书去见都尉董翳。

    打完东胡一战之后,北方很平静。

    章平策马二人,递来了一个笼子,笼子里是几只兔子道:“公子,巡视途中顺路抓了兔子。”

    衡道:“好,今晚吃兔子。”

    临到夜里,贺兰山的大营点起了火堆。

    章平向公子衡说着北方的事,当年北伐大战之后,漠北的许多匈奴人口都迁入了长城以南,那些人口就是生产力与财富。

    其实漠北一战,让秦收回了大量的本钱,光是金银与牲口都不计其数。

    正因大战之后的大规模迁徙人口,导致现在的漠北凋零,因大量的人口都去了关内。

    衡道:“冒顿很厉害吗?”

    少年人谁没个当将军的梦想,公子衡也一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