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1章 国家政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但是这偏僻呢,却也并非全无好处。

    当初江晚柠的爷爷建房时,满心都是对子孙后代的长远考量,特意圈下了极大的面积。

    一间宽敞的堂屋,搭配四间规整的厢房,总面积足足有两百多平米,布局开阔,尽显大气。

    为了方便晾晒粮食,爷爷又在屋前铺设了一片 300 多平的空地,视野开阔,阳光充足,用来晾晒谷物再合适不过。

    这还没算上西边专门用来养鸡鸭和搭建猪圈的地方。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老两口一辈子就生育了江晚柠的父亲这一个孩子。

    原本为儿孙准备的空置厢房,渐渐都被用来堆放杂物。

    那个年代,大家都穷,村子里几乎看不到砖瓦房。

    大多是用土坯和木头搭建的房屋。

    也就楼顶铺的是瓦片,为了遮风挡雨。

    这些年下来,这房子经过无数次缝缝补补,如今也已经到了破败不堪的境地。

    江晚柠打算将房屋全部推倒重建,如此一来,前面那一大片空地肯定是要被圈进新宅范围的。

    不过,她还是希望能保留一片敞开的空地,既能用来停车,方便日常出行,又能用来晾晒。

    对于紧挨着老江家的那块荒地,江大海自然再熟悉不过。

    那片地面积不大,也就三四百平。

    地里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不适合用来种东西。

    早些年,村里将这片地留着当作宅基地备用。

    可时过境迁,如今村里人口不断外流,家家户户房子多得都住不过来,谁还稀罕宅基地呢?

    要是放在早几年,江大海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直接把这片地批给江晚柠,成全她的规划。

    但如今上面对于土地的管控愈发严格,江晚柠家现有的宅基地面积已经很大了。

    按照规定,不符合再申请宅基地的条件。

    但是望山村实在是太穷了,穷得让人心酸。

    好不容易出了江晚柠这么一个有出息的人,不仅自己发家致富,还心系乡亲,给村里的

第131章 国家政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