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6章 创业不易,生存维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狐兔CP”的狂欢声势一浪高过一浪。

    姜在勋与裴秀智在《疯狂动物城》引发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声效奇观与跨界CP风暴中,成为话题的绝对中心,聚光灯仿佛只为他们而亮。

    路演行程排得更密。

    所到之处。

    皆是山呼海啸。

    然而。

    就在这万众瞩目的巅峰时刻。

    一场震动了整个韩娱圈的“地震”,毫无预警地炸开了——

    姜在勋所属的SEM Company突然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极其简短却分量惊人的声明:

    【公告】

    旗下所属艺人演员姜在勋与本社之专属合约已于近期到期。

    基于互相尊重及个人职业规划考量,双方经过深入沟通,共同决定不再延续合约关系。

    衷心感谢姜在勋在社期间为公司作出的贡献,也祝愿他未来在全新的旅程中,继续闪耀,前程似锦。

    ……

    短短一则官方声明。

    瞬间引爆了比“狐兔CP”更为恐怖的讨论风暴!

    全网哗然!

    那可是姜在勋一飞冲天的起点!

    是忠武路大佬黄政民亲手扶持他一路走来的基石!

    是签下他时他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龙套演员的伯乐公司!

    如今。

    在姜在勋凭借《太阳的后裔》再掀热潮、《疯狂动物城》韩配版“声音封神”之际——

    合约竟然“圆满结束”?

    并且没!有!续!约!

    社交平台服务器都差点被汹涌的流量挤到瘫痪——

    数不清的“#姜在勋离开SEM#”、“#姜在勋解约#”、“#谁将接盘姜在勋#”等词条以火箭速度冲上热搜Top并牢牢霸占。

    “什么情况?姜在勋和黄政民师徒反目了?”

    “哇!独立宣言啊这是?看来翅膀是真的硬了!”

    “正常吧?他现在这身价,还留在小作坊受束缚?”

    “SEM怎么会放走他??这简直是在放走一尊会行走的活财神爷!这不可能!”

    “肯定是姜在勋不念旧恩想独立!大爆之后开始膨胀了!”

    “SEM分成比例肯定有问题!压榨太狠了,换谁都不干!”

    “……”

    相比于吃瓜群众的激烈议论。

    在真正的资本圈和专业经纪人领域,引起的却是另一场汹涌的暗潮。

    金主爸爸们眼睛都红了!

    这位演员的价值已无需赘述。

    更难得的是——

    他还年轻!

    未来可塑性极高!

    只要能把他签进自家公司——

    媒体曝光度?顶格!

    股东信心?爆棚!

    市场估值?飙升!

    潜在的合作资源?源源不断!

    光是想象那份可以预期的巨大收益,就足以让无数人呼吸急促、心跳过速!

    然而。

    狂喜之下。

    冷静的决策者们也迅速陷入了巨大疑虑和隐忧之中。

    这样一颗正值巅峰的“摇钱树”,SEM怎么会舍得放走?

    真的是“经过诚挚且良好的沟通”、“圆满结束”?

    谁信谁傻!

    业内普遍流传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版本一:

    姜在勋飘了,翅膀硬了要单飞。

    这种可能性,对于经纪公司而言反而是更容易操作和接受的诱惑。

    无非就是钱的问题!

    你 SEM给的条件满足不了这位新晋顶流?

    OK!我们来!

    分成比例?

    可以谈!哪怕比8:2都没问题!

    签约金?

    开!

    开到让你无法拒绝的价都没问题!

    说白了。

    能用钱和资源解决的,在这些资本大鳄眼中都不是问题。

    版本二:

    黄政民“剥削”太狠,压得弟子忍无可忍才另寻出路。

    这个版本就极其棘手了。

    黄政民是谁?

    忠武路屹立不倒的常青树!

    人脉深厚、票房保证、能量巨大!

    在电影圈拥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甚至一些大型影视投资方在选角时都会听取他的意见。

    若是这样一个大佬级人物,如果因为姜在勋的离开而恼羞成怒……后果不堪设想!

    业内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

    不要轻易得罪真正的顶级大佬。

    尤其像黄政民这种根基深厚、影响力深入骨髓的老牌影帝。

    万一他真的对姜在勋心生不满,私下里表达一些“不太看好”或者“需要慎用”的暗示……

    那姜在勋未来的电影之路,可能会突然出现很多无形的“阻碍墙”——

    优秀的电影剧本会“巧合”地绕开他,某些重要角色的竞争也会变得异常艰难,一些优质的商业资源可能会莫名其妙地“流走”。

    一句话:

    大佬要真想封杀某个演员,即使不明说,圈子里自然有人“心领神会”。

    这个风险……

    是那些觊觎姜在勋的经纪公司不得不反复权衡的。

    签下他。

    可能得到一块巨大的、闪耀的金字招牌。

    但与此同时。

    也可能意味着……要准备接手一颗烫手的山芋。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金大元的手机从官宣那天起就没消停过。

    每一通电话不出三句,话题必然转向两个致命性问题:

    “解约的具体原因?真的是平和分手吗?”(翻译:是和平分手还是内部撕破脸了?有没有黄政民这条暗雷?)

    “黄政民前辈那边……现在是什么态度?”(翻译:大佬有没有放话?会不会迁怒合作方?会不会暗中使绊子?)

    不仅是金大元的电话被打爆。

    姜在勋身边那几位红颜,也难以幸免地被这风暴波及。

    作为与他关系匪浅的圈内人。

    她们也或多或少成为了侧面打探的“情报点”或“压力传导站”。

    资本世界的本质便是如此现实。

    哪怕光芒万丈如姜在勋。

    一旦触及到潜在的风险博弈和山头问题,所有的垂涎都会裹上厚厚的犹豫铠甲。

    不过。

    正所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有左顾右盼、权衡利弊、生怕踩雷的谨慎派。

    自然也有信奉富贵险中求、提着麻袋直接莽的“勇士”。

    李秉宪不知动用了什么渠道绕过了层层中间人,直接拿到了姜在勋本人的私人电话号码。

    一个电话,单刀

第246章 创业不易,生存维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