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
前方巨大的 IMAX银幕尚未亮起。
影厅座位呈阶梯式分布。
前几排预留给了主创和重要嘉宾。
后面则是媒体、影评人以及部分受邀粉丝。
巨大银幕亮起。
配乐流淌。
熟悉的画面和台词在眼前重新展开。
这是高导演坚持的、他引以为傲的“导演剪辑版”。
比起在华夏院线上映时那个支离破碎的版本,节奏确实舒缓流畅了不少。
一些被暴力剪掉的、用以展现角色内心挣扎的片段重新缝合回来。
柳亦菲所饰演的邢露的心理路程转变,在更充裕的时长里得到了更细致的铺陈。
坐在黑暗中的姜在勋无法否认——
导演剪辑版的《露水红颜》就像被修补过的残次品,至少在外观上显得更完整了。
如果说原始版本是逻辑混乱、情感仓促的 5分产品。
那眼前这个版本,勉强能打到6.5~7分。
毕竟整体故事核心的走向和某些逻辑的突兀感,依然硌在那里。
……
影片结束。
灯光亮起。
象征性的掌声在影厅里响起。
有些掌声来自不明真相的粉丝。
有些则来自社交场合必需捧场的嘉宾。
前排的专业评审席上。
媒体记者和影评人的表情大多平静。
看不出明显的赞许。
也看不出明显的失望。
高导演率先站起来,转身向观众席鞠躬致意。
柳亦菲和姜在勋也紧随其后起身。
两人目光短暂交汇。
也有一丝心照不宣的默契——
该做的,尽力做了。
剩下的。
交给命运和市场那冰冷的审判吧。
————
次日。
《露水红颜》在韩国市场的首日票房数据出炉。
全国观影人次达到 16.4万。
这个数字在整个电影市场大盘中算得上是中规中矩。
谈不上惊艳开局。
但也绝非惨遭滑铁卢。
属于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尤其在面对《江南 1970》和《飓风营救 3》的强势分流下。
这个起步并不算差。
在韩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评分平台 Naver上,首批观众打出了 7.8分。
这并不意外。
首日评分往往带着演员粉丝滤镜和期待加成,数值通常偏高。
随后的首周。
姜在勋和柳亦菲如同两台高速运转的机器。
从早到晚。
连续不断的观众见面会、影院舞台问候、媒体访谈、电台连线……
两人用近乎透支体力的方式在每一个可能的曝光点刷着存在感。
辛苦的宣传行程效果是显著的。
虽然单日人次没有再次出现爆发式增长。
但凭借相对稳定的上座率和口碑的稳健维持,(Naver评分虽然后续被更多普通观众“冲刷”,下滑至 7.13),《露水红颜》在韩国的首周末观影人次成功突破百万关口。
将观影人次折算为票房收入。
该片在韩国的首周票房已经超过了该片在华夏大陆的首周表现。
这些数据似乎成了高嘻嘻导演某种程度的背书——
在华夏市场被猛烈抨击的剪辑手法、情感铺陈和导演掌控力,放在韩国市场并未引发同等程度的抵触。影片的完成度和观赏性,显然远未达到国内舆论所贬低的水准。
……
首周的密集路演宣传终于结束。
柳亦菲需要尽快返回华夏处理其他事务。
临行前一天。
姜在勋特意组了个饭局。
地点选在了一家名气很大的中餐馆。
他把韩东郁导演也请了过来。
饭桌上。
姜在勋作为中间人简单介绍后,就将舞台留给了柳亦菲和韩东郁。
出乎姜在勋的预料。
柳亦菲这段时间显然没有闲着。
她不仅真的去看了《当男人恋爱时》这部由黄政民主演的电影。
而且……
兴趣浓厚。
语言似乎成了彼此沟通最大的障碍。
韩东郁导演的英文并不流利,中文更是一窍不通。
柳亦菲的韩语更是停留在问候语层面。
两人隔着桌子。
中、英、韩三语夹杂。
有时还需要姜在勋临时充当翻译。
但有趣的是——
这并不妨碍两人对彼此的欣赏。
柳亦菲对电影中那独特的、混着苦涩的底层浪漫和韩东郁对角色的塑造把控表达了高度的兴趣。
韩东郁在听到柳亦菲对电影中某个场景、某段表演细节的敏锐捕捉时,眼神里的光瞬间就亮了。
他磕磕绊绊地阐述着自己的创作理念,比划着手势,甚至激动地拿出手机展示当初分镜概念图。
一顿饭的功夫。
从最初的有意向合作试探,到彼此认同核心理念,话题迅速深入到了翻拍权的归属、版权方联系方式、大致预算框架以及韩东郁是否有档期执导等方面。
速度之快。
默契之强。
让一旁负责牵线搭桥的姜在勋都有些意外。
他看到项目正朝着落地的方向快速推进,自己作为老师作品的推介者、韩东郁导演的“引路人”,心里也着实为这个“搭桥”快要成功而感到高兴。
饭局尾声。
气氛融洽。
柳亦菲主动拿出手机,和韩东郁交换了联系方式:
“期待我们在华夏的见面!”
韩东郁郑重地存好号码,也认真地用韩语回复:
“我衷心期待项目的推进,能和柳演员合作是我的荣幸。”
两人隔着语言。
却达成了实质性的约定。
柳亦菲预订的车已经在饭店门口停好。
两人目送她离开后。
韩东郁转过头,看着旁边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姜在勋,道:
“在勋啊……真的,非常感谢你。”
“快别这么说!”
姜在勋立刻躬身回应,态度谦逊而自然:
“您是我老师的挚友,也是我敬重的长辈。能为长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晚辈应该的。”
“好,好,好!”
韩东郁连说三个好。
其对姜在勋的欣赏已经达到了顶峰。
————
《露水红颜》在韩国的宣传期总算告一段落。
彼时离农历春节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
空气里已经隐隐有了些年节将近的松弛意味。
但对部分人来说。
行程才刚刚开始。
下午的阳光斜照进位于.W大楼的一间中型会议室。
姜在勋推门进去时。
里面已经到了不少人。
体型壮硕的马东锡见到姜在勋进来,立刻咧开一个爽朗的笑容,抬手挥了挥。
显然。
他还记得当初在《老手》片场那个惊鸿一瞥的“财阀恶少”同事。
“东锡哥!导演 nim!”
姜在勋快步走过去躬身问好。
延导闻声抬头,态度温和道:
“来了?坐。”
他指了下马东锡旁边的空位。
另一边。
气质斯文沉稳的孔刘正与剧务低声确认着什么,看到姜在勋,也露出一个友善但不过分热络的笑容,点头致意:
“你好。”
“孔刘前辈 nim!”
姜在勋连忙鞠躬问候。
孔刘微笑着点点头,算是回应。
几人寒暄了几句。
姜在勋落座翻开面前那份属于他的《釜山行》剧本。
就在这时。
会议室的推拉门再次被轻轻拉开。
一个轻柔悦耳的女声在门口响起:
“延导演 nim,各位前辈好,抱歉稍微来迟了一点。”
姜在勋循着声音转过头。
彼时。
门口逆着走廊灯光站着的——
是裴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