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在于,你让了这一步之后……”
他夹着烟的手虚虚地点了点姜在勋的心口位置:
“能不能把你该做的、能做的,把那份‘戏’,给它做扎实了。”
“船破不破,风浪大不大,不由你定。但舵在你手里。能不能把这条破船,开出你自己的航线,哪怕就开出那么一小段像样的路,这,是你的事。”
“你跟我说说,《露水红颜》那条船,你掌住自己的舵了吗?该你使的劲儿,使到了没有?”
山风呼啸着卷过空旷的片场,吹得人脸颊生疼。
远处传来施工的敲打声。
姜在勋脑子里那些关于票房数字的冰冷、观众吐槽的喧嚣、宣传期疲惫的混沌……
似乎都被这凛冽的山风吹散了一些。
他想起自己对着华夏媒体一遍遍剖析徐承勋时的认真,想起在综艺棚里努力配合制造效果时的投入,想起路演时面对质疑依然诚恳回应的态度。
船是破的。
风浪是大的。
结局是惨淡的。
但……
“该做的,我做了。”
姜在勋的声音不高,却格外很清晰。
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坦然。
“能做的,我尽力了。”
黄政民盯着他看了几秒。
然后。
那张被岁月和风霜刻画得棱角分明的脸上,缓缓地、缓缓地,拉开了一个极其短促、却无比真实的弧度。
抬起没拿烟的那只手,重重地拍在姜在勋的肩膀上。
力道沉实。
带着山风也吹不散的暖意。
“能做到问心无愧,那就行了。”
姜在勋站在冷风里看着老师烟雾缭绕中显得格外沧桑又睿智的侧脸。
心里那点残留的不服气和好奇心冒了出来,忍不住问道:
“那老师您演过……呃……那种……公认的烂片吗?”
黄政民夹烟的手指顿在半空。
他缓缓转过头,眯起眼睛,隔着烟雾看向姜在勋。
嘴角似乎向上牵动了一下。
然后咧开嘴。
露出一个无比灿烂、甚至带着点孩子气的得意笑容。
“没有。”
黄政民笑得坦荡又欠揍:
“一部都没有。”
姜在勋:“……”
他看着老师那张在烟雾里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脸,刚刚被拍实、沉下去的那点复杂情绪,瞬间被这理直气壮、堪称厚脸皮的“凡尔赛”给冲得七零八落。
姜在勋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抬手抹了把脸,把哭笑不得的表情硬生生压了回去。
行吧。
这安慰……
够硬核。
……
三天后。
十一月十九日。
江原道的风刮得越发凛冽。
临时片场中央的空地上。
一张覆盖着红布的长条案桌被摆放端正。
案桌中央。
硕大的猪头祭品端端正正地摆着。
嘴里叼着象征吉祥的松枝。
周围铺着红纸。
摆着几盘象征意义的米糕和水果。
案桌前方还额外设了一个小小的土石堆。
插着几根粗制的香。
供奉着这一方山野的神灵。
——这是《喜马拉雅》剧组的开机仪式。
几台扛着摄像机的媒体记者已经架好了设备。
在警戒线外调整着角度。
场务们还在最后检查摆放的位置。
吆喝着调整案桌的角度。
确保红布铺得平整。
姜在勋刚把一摞捆扎好的松枝搬到案桌旁放下。
直起腰。
目光习惯性地扫过略显嘈杂的仪式现场。
就在他视线掠过警戒线外那群架着长枪短炮的媒体区域时。
动作猛地顿住。
人群缝隙间。
一个穿着米白色长款羊绒大衣的身影静静地立在那里。
山风卷起她柔顺的长发。
她微微侧着头。
正和身边一位挂着工作牌的剧组人员低声交谈着什么。
林允儿?!
她怎么会在这里?
姜在勋的动作定格在弯腰起身的姿势,视线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牢牢锁在那个米白色的身影上。
警戒线外攒动的人头和架起的摄像机仿佛瞬间模糊成背景噪点。
只剩下她站在初冬凛冽山风里的清晰轮廓。
就在这时。
警戒线外那个正与工作人员低声交谈的身影似乎心有所感。
微微偏过头。
目光精准地越过人群。
穿越喧嚣。
第139章 开机仪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