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 醉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笑着揉了揉额角,眼中却带着与房琯相似的感慨。

    “是啊,醒来时也吓了一跳,陛下……思虑之周全,待臣下之厚,实乃罕见。”

    几位重臣相视一眼,心中俱是暖流涌动。

    捉鱼飞过的殷愿:其实,是宿主不知道你们都有没有地方住,到底住哪儿……干脆给你们统一安排了。

    和在宋朝时,大臣都叫爱卿是一个道理。

    大臣们醒了酒,聚到一起,通传后步入太极殿。

    殿内,数十名书吏正俯首于案,小心翼翼的将一张张诗稿进行归类,誊抄,校对。

    殷灵毓没喝酒,自然也早醒了,正拿着地方送上来的折子看,房琯看着那群书吏脚步微顿,旋即拱手问道:“陛下,这是……?”

    殷灵毓放下手中的奏折。

    “昨夜诸卿诗兴勃发,佳作频出,或记战事之艰,或抒报国之志,或言黎民之盼,皆是心血之作,更是此番平定祸乱的见证,朕已吩咐下去,将这些诗稿整理誊清,编订成集,刊印发行,留存后世。”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无论是刚到的房琯,王维,颜真卿,还是跟在后面进来的郭子仪,李光弼,张巡等人,皆是一震!

    编纂成集!刻印刊发!传之后世!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们昨夜那些诗句,将不再是酒后随兴,而是与这场定鼎天下的平叛大业一起,被镌刻在大唐的历史上!

    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心声,将随着这诗集流传千古!

    文人求的是什么?

    不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吗?

    就连郭子仪,李光弼这等名帅,此刻也觉胸中豪情激荡。

    他们的战功自有史书记录,可他们大多不善诗文,所作不过直抒胸臆,却能与文臣们一同被陛下如此郑重的对待,如何能不感动和自豪!

    贺兰进明更是喜形于色。

    他昨夜也凑趣诌了几句,虽自知粗陋,但能入选此集啊!

    陛下果然不会亏待任何有功之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