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老粗。”
    汤和连忙收回手,笑道:“嗐,一高兴就给忘了,对不住对不住。”
    “汤澧那小子几次给我写信,说跟着你学了很多东西。”
    “尤其是算学,比以前的先生都厉害了。”
    “哈哈……咱老汤一家子都是粗人,没想到还能出个有学问的。”
    “这事儿咱老汤得好好感谢你。”
    马钰连忙谦虚:“这都是汤澧大哥勤奋学习的结果,晚辈不敢居功。”
    汤和自然知道这都是客气话,自己的种自己还能不了解吗。
    一家子就没有一个有出息的。
    自己那个儿子能学到算学真本领,到底是谁的功劳,他可是太清楚了。
    对马钰他是真的非常感激,否则也不会主动凑上来,厚着脸皮以伯父自居。
    更别说马钰还是马皇后认的从侄,要继承马太公香火的。
    于公于私,他都想和对方拉好关系。
    群臣也目睹了这一切,再次确定了一个事实。
    马钰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仅靠着马皇后宠爱的小乞丐了。
    勋贵们对此倒无所谓,他们一帮子粗胚中间,出来一个有知识的,还是那种不藏私的。
    这是好事。
    儒家出身的文官们就不一样了,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不就是一点算学知识吗,看把你们给得瑟的。
    真治国,看的还是我儒家微言大义。
    这时,朱标也走过来,笑道:“表弟可不只是精通算学,史学更是高深莫测。”
    表弟?
    徐达、汤和都微微诧异,他们也都从家人的信里知道,马钰和皇家关系亲密。
    但私下和公开场合是不一样的。
    朱标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喊表弟,已经不是一般的关系亲密能解释的了。
    看来这马钰身上还有着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啊。
    汤和更多的是高兴,他自认为和马钰关系好,对方越有才能越好啊。
    徐达则开始思考,回去之后就把大丫头喊回来,好好问问她这马钰是怎么回事儿。
    众人并没有在这里多待,简单聊了几句就在朱标的带领下返回皇城。
    朱元璋亲自到皇城门口迎接,还一一问候了诸将,足见对他们的重视。
    徐达、汤和还好,其他将领感动的热泪盈眶。
    估计这会儿就算是刀山火海,他们也能眉头都不皱一下的往下跳。
    马钰看的直撇嘴,这臭要饭的真会收买人心。
    接下来就是庆功宴。
    不过在庆功宴举行的间隙,徐达、汤和去坤宁宫拜见了马皇后。
    马钰自然也跟着去了。
    马皇后一口一个钰儿,还说有什么事情就找两位伯父,他们肯定会给你帮忙的。
    徐达的态度倒是亲近了许多,但依然带着疏离。
    汤和就不一样了,当场就拍胸口表示:
    “娘娘的侄子那就是我老汤的侄子,以后有什么事情尽管找你伯父我。”
    之后马皇后又和二将聊了一会儿,直到内侍来通知,宴席已经准备好。
    他们才一起来到奉天殿。
    宴席期间,马钰全程跟在常遇春后面,也算是见识了宫廷盛宴的奢靡。
    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甚至还吃到了花熊肉。
    至于什么是花熊,别问,问就是不知道。
    反正马钰是带着负罪感,吃了满满一大碗。
    最后的评价是,味道一般。
    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感觉。
    酒席结束,朱元璋留徐达、汤和在宫里过夜,常遇春也被留了下来。
    马钰就准备一个人回家。
    只是还没走几步,就一大群勋贵围了上来,簇拥着他往大功坊而去。
    这些人有小组织成员的父兄,有常遇春、汤和等人的部将,也有其他勋贵。
    这些人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我家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孙子),马公子多费心了。
    马钰自然是来者不拒,并表示都是自己人,诸位叔伯不要见外云云。
    总之一路走下来,马钰又多了十来个学生。
    第二天,来他家送礼的人又变多了。
    甚至还收到了几份行卷。
    行卷是古代读书人,将自己得意作品抄录下来,送到达官显贵面前寻求出仕机会用的东西。
    一般的官吏都没资格收行卷,只有真正的达官显贵才行。
    毕竟也只有这些人,才有能力举荐别人做官。
    现在有人给马钰投递行卷,说明他这杆大旗已经获得了部分人的认可。
    最得意的莫过于管家袁朗,这次终于选了个好东家。
    不过他并没有急于为自家子弟谋求出仕机会。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做出成绩了再说也不迟。
    ——
    徐达好不容易回来一趟,马皇后就给了徐妙云几天假期,让他们一家团圆。
    第二天徐达从宫里回来,只是简单的和妻妾孩子打了个招呼,就将徐妙云单独喊到
第88章 无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