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允许他们做官。
    轻描淡写的一记四两拨千斤,就将矛盾给转移了。
    不再是皇帝和儒生们的矛盾,而是儒家如何解决自身问题。
    然而这种事情,一时之间又哪有什么可行的办法。
    只知道死读书的人,照样没官做。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非儒家出身的官吏就高兴坏了。
    皇帝并没有全面倒向儒家啊,选拔官吏的时候只看德行和才能,不看你是哪家的门徒。
    于是,更多野路子开始摩拳擦掌,准备着响应朝廷的下一次征辟。
    李善长也大喜过望,接连推举了很多‘人才’。
    连周德兴这种字都不认识几个的,都被他塞进了刑部。
    朱元璋只是看着,什么都没有说。
    因为这些人大多都是开国勋贵,他这个皇帝要是反对,恐怕会有很多人觉得他刻薄寡恩。
    但他也不是政治小白,没办法反对这种任命,却可以用别的方法破坏。
    没多久他就以东南土民作乱为由,将周德兴等人派往了前线。
    其他勋贵,只要没有能力担任文职工作的,也全部被调走。
    好不容易化解了这次危机,他并没有太过高兴。
    天下一统在即,很多人的心思也开始活泛起来,想要在朝中谋求一个合适的位置。
    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马钰之前的建议再次浮现在脑海里。
    他立即找到朱标,说道:“之前马钰提议,让你去给勋贵子弟上课的事情不要再拖了,立即着手去做。”
    朱标一惊,连忙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朱元璋就将李善长的行为,以及勋贵们的想法说了一遍:
    “去教导勋贵子弟,让他们影响自己家的长辈,希望能有一些作用吧。”
    朱标也不敢再耽搁,很快就出宫找到马钰,将情况说了一下:
    “这个建议是你提的,可有什么教为兄的?”
    马钰却摇头说道:“陛下的想法虽好,但我以为效果有限。”
    “军中骁将们怎么会听自家孩子的意见?”
    “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从制度上入手。”
    朱标叹道:“话是如此,可现在事情千头万绪,一时间又哪里顾得上这些。”
    “况且你也知道,如果你之前的推测是真的,朝廷还需要勋贵们弹压儒家。”
    “眼下我们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
    “能将勋贵子弟引领好,已经很不容易了。”
    马钰心下叹息,确实如此啊。
    事有轻重缓急,相对来说解决儒家的隐患才是最重要的。
    至少要先把这个局给破开。
    勋贵们的问题,反倒可以留到后面再说。
    朱标怕他被吓到,安抚道:“勋贵们只是想要一些好处罢了,并不是起了异心。”
    “况且现在天下远未一统,到处都需要用兵,他们也闲不下来的。”
    “我们现在做这些,只是为了保证勋贵们的长远利益罢了。”
    马钰笑道:“我知道,不过解决勋贵问题,我倒是有个想法。”
    朱标大喜,道:“快说说是何方法?“
    马钰却摇头道:“不能说,至少现在还不适合说。”
    朱标郁闷的道:“我的表弟,你是想急死为兄啊,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马钰却坚定的道:“不是我想卖关子,而是这个法子对现在的你们来说,有些大逆不道。”
    “我说了你们也接受不了,只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
    “等将来时机成熟了,我自然会告诉你们的。”
    大逆不道?接受不了?
    朱标一脸懵逼,你这到底是什么法子?
    这反而更让他感兴趣了,不停的追问。
    马钰被问的实在有些受不了了,干脆道:
    “我就直白点说吧,现在你们的眼界太窄了,很多东西说了你们也无法理解。”
    “我现在只能循序渐进的,教你们一些东西。”
    “直到你们的眼界达到了能理解的那天,才能告诉你们。”
    这话实在过于嚣张,然而朱标竟然点点头表示了认同。
    “也好,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马钰郑重的点头道:“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
    接着两人就继续讨论教育小组织成员的问题,很快就有了大致的章程。
    说白了,少说教,多用实际行动影响。
    就算要说教,也要找个恰当的时机,不让人觉得厌烦。
    办法既定,两人就约定明天开始行动,之后朱标返回宫中。
    他也没有隐瞒,将马钰的话转述了一遍,包括眼界不够也说了。
    马皇后倒是充满了期待。
    朱元璋可受不了了,怒道:“太嚣张了,这话他家长辈说还差不多,就凭他也配?“
    “他不是说自己眼界光吗。”
    “那好呀,改天你去问问他,儒生不通实务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咱倒要看看,他有没有自己吹嘘的那么厉害。”